【日常不能乱喝水自测你的喝水方式健康吗?科学喝水有这些小妙招】说到喝水,大家肯定都会认为喝水没有什么讲究,其实不一定哦。如果喝水习惯错误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喝水过快、过多、过少、过凉、过烫是心脏最怕的5种喝水方式。
●这些错误喝水习惯也会影响健康!
饮水机从不洗。桶装水和饮水机无论在家庭还是办公、公共场所都已非常普遍,你有没有想过,用的饮水机自从放在那儿就再也没“洗过澡”。饮水机看似让人喝上好品质的水,实则“二次污染”很严重。每当打开饮水机龙头时,听到“咕噜”的声音,桶里翻出一串气泡,这就是有空气进入,灰尘及微生物就会被带入。据国家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桶装饮水机内的冷热水胆3个月不洗就会大量繁殖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所以,最好一月清洁一次,夏天两周清洁一次。办公室的饮水机因为使用频繁,更得勤加清洗。
自来水一烧开就喝。国人喝白开水是种好习惯,但是你知道吗?水不能一烧开就喝。因为我们的自来水都经过氯化消毒,其中氯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氯仿等多种致癌化合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姜微波建议,烧水时,不妨采取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再烧;水快开时把壶盖打开;最后,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就能让水里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饮用标准,是真正的“开水”。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孟佳摄
喝被暴晒的瓶装水。携带方便、开盖能喝,在中国,瓶装水消费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却指出,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物质,尤其是当瓶子在高温环境中,或开启后没及时喝掉,有害物质会渗入水中,危害健康。因此,瓶装水一定不能受热或暴晒。“很多人喜欢在车里放一箱水,这是不对的。尤其夏天,后备箱温度非常高,容易让有害物质进入水中。”董金狮建议,最好的办法是买个质量好的水壶自己带水,安全又环保。
喝千滚水。现在用电热水壶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烧的水一次喝不完,过一会儿又重复烧开。这种千滚水最好别喝。水烧开尽量当次喝完,别反复加热。很多人担忧饮水机中的水是不是千滚水,因材料限制,饮水机中水的最高温度一般为九十摄氏度左右,达不到沸腾的状态,不是千滚水。“但桶装水的最佳饮用时间是出厂后1—15天,一旦超过15天,水中的细菌过多,就不宜再饮用。”
不渴不喝水。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被人体吸收,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时补水。外出时手里带上一瓶水,随时喝一口;办公室或家里多放上几个水杯,见缝插针,有机会就喝。
每天喝不够6杯水。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建议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大约6杯的量。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则相应增加喝水量,及时补水。有人会问,之前一直说每天喝水不少于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为什么现在只有1200毫升?其实,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总量,果蔬里含有大量水分,连主食、肉里都有,人体需要的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食物中。6杯是最低限的量,有些人则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烦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缓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体重,运动后、洗澡后也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不按体质喝水、饮料代水。“白开水没味,还是喝饮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乐、果味饮料不离手,用饮料代水,无异于花钱买身病。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儿的水,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改善。比如便秘的人可以喝点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而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绿茶、凉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红茶、姜糖水。
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后悔。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水,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人体经过一夜代谢之后,身体的所有垃圾都需要洗刷一下。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早晨这杯水最好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清澈的水,白开水、矿泉水皆可,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第二种是柠檬水,柠檬酸能够提升早晨的食欲;第三种是淡盐水,它对便秘的人非常有益。
吃咸了不马上喝水。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也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如果吃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最好是纯水和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饮料和酸奶,因为过量的糖分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淡豆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还含有较多的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且口感比较清甜。
睡前不喝水。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抿上两口,尤其是老人。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
●如何科学喝水?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建议:
①勤喝水,每次三四口
②慢慢咽,不大口灌水
③喝够量,成人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
④吃蔬菜水果,从果蔬中摄入水分
⑤运动大量出汗,可以喝点淡盐水
告别饮水误区学会正确喝水
饮水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科学、正确的。比如,水烧的时间越长有害物质被杀灭得越彻底、水烧开后装在热水瓶中备用、喝饮水机中反复煮沸的水、渴得不行再喝水等,都是常见的饮水误区。为了发挥水对人体健康的良好功效,告别饮水误区,学会正确喝水至关重要。
●水源要干净
选择饮用水,水源干净是关键。同时,不要直接饮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水。生水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矿物质,饮用后会影响人体健康,容易使人生病。避免长时间饮用蒸馏水。蒸馏水缺乏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易导致人体无机盐缺乏。饮用水优先选择纯净水、优质矿泉水、弱碱性的水等。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喝水要适量
饮水提倡“先渴而饮”,即还没有口渴时就应该适量饮水了。反之,即使在非常口渴时,也不要一口气饮入过量的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每人每日应摄入的水量为1500~1700毫升,每次饮水量在200毫升左右为宜。如果身体情况特殊,则可以咨询医生,询问适合自己的饮水量。
●喝水要适时
喝水不是口渴就喝,不口渴就不喝。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喝水,因为经过一夜,人体流失的水分至少有450毫升,此时身体正处于缺水状态,空腹缓速喝下150~200毫升的水,再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肾脏、肝脏排毒;上午9点左右适当喝些水,可以缓解工作时流失的水分;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之间,即在用完午餐后的半小时左右,适当喝些水可以促进消化;下午3点左右,饮用优质矿泉水或健康的花茶能帮助人体补充水分、提神;下午5点左右到晚饭前,喝适量的水,既能补充水分,还能避免晚餐食用太多;睡前1小时左右喝一杯水,可以避免睡眠中血液浓度升高的风险。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郭刚摄
此外,食用咸、辣、油腻的食物之后,容易造成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可以喝些凉白开、茶水或柠檬水缓解;开空调后半小时,容易因为空气干燥而造成体内水分流失,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感冒发烧时,会以出汗的方式散热,消耗大量水分,甚至脱水,需要注意多喝温开水或葡萄糖水;洗热水澡后,身体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比平时快,此时宜小口喝水补充水分;便秘时应大口喝水,吞咽幅度大一些,水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综合央视网、中国网山东、人民网-健康
图源新华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