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女孩被蜘蛛咬伤随后一幕吓坏家长 春季防虫最全手册
来源:中国网综合2022-03-09 20:00:49
大字

【女孩被蜘蛛咬伤随后一幕吓坏家长】3月5日下午,来自株洲攸县的9岁小女孩桃子(化名)在奶奶的陪伴下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小桃子说自己一直跟着外婆住在乡里,2天前早晨起床时被蜘蛛叮咬了一下眼睑,当时桃子马上用手拍死了蜘蛛,不一会儿眼睛旁边有开始有疼痛感,但是外婆没有在意,到了晚上,桃子开始高烧,左眼睑出现红斑、肿胀并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及痒感,外婆赶紧联系了桃子奶奶,奶奶赶紧带着桃子到了当地医院就诊,予对症处理后发热好转,可是桃子身上出现红斑、皮疹并且逐渐加重,颜面部红肿疼痛越来越重。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入院时颜面部肿胀明显,左上眼睑可见约3*3cm大小暗红色至紫黑色皮肤软组织肿胀区,双眼睁眼困难,全身可见大量瘀点瘀斑,予对症处理后,小桃子病情慢慢好转。

皮肤科主任医师树叶提醒:春夏季节,温度渐升,蜘蛛、蜜蜂、昆虫等开始活跃。一般的昆虫叮咬可能外用点药物简单处理后会慢慢好转,但是像蜘蛛叮咬后切不可大意。

有研究报道世界已知蜘蛛品种有40000多种,除了涡蛛科、中突蛛等300多种蜘蛛无毒外,剩下的都有毒。毒蜘蛛体内毒腺所分泌的毒液从咬伤伤口处进入机体,毒液中含有蛛毒溶血素、神经毒素、组织毒素、可以迅速入血,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表现,但大部分蜘蛛毒性不强,对人没有致命威胁,且蜘蛛主动攻击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要做好自我防御、小心躲避,多可避免咬伤。

拍打、揉搓、压碎…有时这样做不仅无法赶走飞虫“攻击”,反而可能惹出“麻烦”,导致感染。蜱虫、隐翅虫、螨虫、恙虫…

医生提醒春季不少昆虫类开始活跃,快把这份防虫手册分享给家人吧!

image.png

一、隐翅虫

皮损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包,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应对方法

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它,而应把它弹走。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蚊帐,以免毒虫进入。如被咬,应内服抗组胺药,外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

image.png

二、恙虫

恙虫叮咬人时会分泌一种酶使人麻痹,所以叮咬后98%都会产生焦痂,主要分布在腋下、乳房下、会阴部、后背等隐秘位置。恙虫病首发症状是高热,除了眼睛红,会有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

应对方法

如果野外活动后出现长时间高热不退,且腰、肢窝、腹股沟等处发现焦痴,应及早就医。

image.png

三、蜱虫

蟀虫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应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如果没有完全取出,应立即就医。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应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

image.png

四、蜜蜂

被蜜蜂蛰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搔痒,还会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果身休被蜂群蛰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

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挤出峰毒,用肥皂水、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伤口肿胀时可冷敷,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image.png

五、蚂蟥

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

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涂搽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image.png

六、蜈蚣

被蜈蚣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应对方法

若无法立即就医,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图源网络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