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叶永烈去世]记者从上海市作家协会获悉,著名作家叶永烈15日在沪病逝,享年80岁。
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并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蜚声文坛。由叶永烈担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1987年至2000年,叶永烈担任上海作协专业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叶永烈转入纪实文学和长篇小说创作。近年来,他仍笔耕不辍,创作完成了百万余字的长篇都市小说“上海三部曲”。
1959年国庆节后,一套问答式的大型自然科学丛书酝酿启动了。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书名“借用”了苏联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读物,而因为《碳的故事》中诙谐活泼的文笔,叶永烈被邀请参加写作《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后来成书的《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175个“为什么”,叶永烈写了其中163个。在这以后,他不但正式走上了科普写作的道路,创作了包括《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内脍炙人口的多本科普佳作,也一直参与了第一版至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过程。
2018年,在上海举行的叶永烈科普作品研讨会上,许多人谈及“有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两只大耳朵,长着逗人喜爱的小圆脸”这个脍炙人口的“小灵通”形象,它俨然是无数人开始喜爱科幻作品的起始之作。
图源网络资料图
在研讨会上,长达28卷的《叶永烈科普全集》被一再提及,全集收录了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科学家传记、科普创作理论等六大类内容,这也是叶永烈一生为之不懈努力的创作领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评价说,叶先生的作品具有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与时代契合,甚至说是超越时代;作品内容通过想象力的张扬,有力地挑战了应试教育,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并推动中国科幻、科普作品走向全世界。
对科普创作,叶永烈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曾谈到科普作家的“短板”所在:“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科普作家出身于理工科,不少人是硕士、博士,就其科学素养而言是足够的,关键是加强文学修养。”也曾表示,“科普创作中,能写一手富有文采、讲究起承转合的科学小品,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他还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科普工作者要具有简单明白地讲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才能,要像“变电站”一样,把科学家输出的,转变为公众能接收的。这种将复杂的理论以简明易懂方式来阐释的方式,恰恰是叶永烈写作的特质。
天地出版社《历史在这里沉思》一书的相关文章中,叶永烈自述,“《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我的人生命运也从此和《十万个为什么》紧相连。”他说:“当我开始恋爱,第一次送给我的爱人的珍贵礼物,便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我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当我打算从科学研究所‘跳槽’到电影制片厂,《十万个为什么》帮了大忙。”
他还曾说,“如果不是因为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我的名字将列入中国化学家辞典,而不是列入中国电影家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