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传染性疾病患者,盘点那些动物引起的传染病】12月18日消息,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每年十月开始,我省关中地区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我省关中地区也是全国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今年入冬以来,我市各大医院已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所以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醒: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市民出现发烧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据相关专家及长安区农业农村局辟谣消息,吃草莓和出血热二者并无关系。
什么是出血热?
专家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病死率很高,被老鼠咬到、或食用了老鼠爬过的食物和水、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老鼠血液、尿液、粪便等,都有可能传染上出血热。
人群普遍易感,在常有野外工作的农民,或从事农业产业、粮食加工的工人以及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据了解,目前引起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主要有两种,即由野鼠携带的汉滩病毒型(ⅰ型),以及由家鼠携带的汉城病毒型(ⅱ型)。
历来认为陕西关中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黑线姬鼠携带汉滩病毒引起,是我国i型汉滩病毒的重要疫区。
近年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中和抗体检测鉴定,证实西安存在汉城型病毒本地感染,陕西关中地区是以汉滩病毒型为绝对优势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混合型疫区。
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早期出血热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市民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即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防鼠灭鼠是主导措施。专家建议,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易出没的地方活动,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专家强调,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凡前往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重新开始免疫。
盘点那些动物引起的传染病:
一、鹦鹉热又称鸟热
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故认为称鸟热更为合适。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
二、狂犬病/恐水症
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从医学角度来说,狂犬病患者一旦发作就无法治愈,死亡率100%。在此提醒大家,被狗咬伤后一定要去打疫苗。
三、疱疹
疱疹不仅仅是人类传播的疾病,在动物王国中发现了许多疱疹病例,从大象到爬行动物,甚至是牡蛎。在不同的灵长类动物身上发现的疱疹病毒的种类不同。一些研究人员推测,人类身上发现的疱疹病毒与黑猩猩病毒是如此相似,因为数百万年前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四、鼠疫/黑死病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五、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六、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七、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