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扬愚公精神 河南济源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594倍

中国网郑州10月10日电“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10月9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河南济源专场上获悉,河南济源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41.84亿元,是1949年的5380倍。

image.png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经济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济源的人均生产总值从55元增加到87683元,居河南省第二,增长了1594倍;济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业增加值从不足90万元增加到381.8亿元;

济源市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618元增长至33307元,居全省第三,累计增长48.7倍;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42元增加到18446元,居全省第二,累计增长439.2倍。

1988年撤县建市,济源成为河南县域经济“十八罗汉闹中原”中的领头羊;1997年实行河南省直管体制,推动济源进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人均指标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前列;2017年6月,济源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站在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2018年,河南济源生产总值完成641.84亿元,增长8.3%,增速居河南省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24.1%,增速居河南省第一,税收占比84%、居河南省第一。在2018年河南省辖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济源排名第一。

2019年上半年,济源市生产总值增长8%、居河南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3%、居河南省第二,税收占比78.4%、居河南省第一,多项经济指标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坚持发挥优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河南济源市委市政府立足现有工业特点,强化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逐步构建起以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钢铁及装备制造、化工、能源新能源、食品饮料为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环保科技、新型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1+4+4”产业体系。

以智能、绿色、中高端为方向,围绕白银、铜锌、优特钢深加工,做足延链补链文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着力打造有色循环经济和现代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豫光连续11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河南济源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清水源、艾探电子、王屋纳米、白云生物等新兴企业拥有了各自的核心技术,高成长性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9.5%和30.3%。

河南济源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济源市委市政府全力创建王屋山(济水源)5A级景区,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开创新的局面。

1  2  >  


责任编辑:郝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