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房企宣布入围白名单】在全国多地宣布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地后,包括碧桂园、融创、绿地集团、远洋集团、旭辉集团、世茂集团在内的多家房企纷纷披露公司旗下项目入围“白名单”的相关进展情况。统计显示,截至1月底,第一批“白名单”项目中,84%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真正落实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落地,不仅可以为房地产项目融资提供更多支持,加快推进“保交楼”项目建设,也有助于这些项目在未来的市场销售中赢得更多购房者的信任,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申报项目“白名单”须满足五条要求
2月5日,绿地集团官微发布,绿地集团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积极予以申报,截至目前,公司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已有34个,拟融资金额合计约117亿元。绿地集团已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分布在山东、四川、安徽、云南、黑龙江等地,相关项目进入“白名单”后,公司下一步将全力促进融资落地,为保交付、稳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2月5日上午,旭辉集团确认已有23个项目获批进入“白名单”,这些项目分布在重庆、昆明、北京、天津、太原、武汉、洛阳、温州、南宁等城市;融创已有超过90个项目入围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涉及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郑州、沈阳、青岛、武汉、昆明、西安、太原、西双版纳等20个城市;远洋集团进入“白名单”项目已有约20个,包括西安、成都、武汉、厦门等城市。
此外,截至2月3日,碧桂园确认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30个,包括河南、湖北、四川、山东、重庆等地的多个项目均在属地政府“白名单”内;世茂集团在试点城市申报了40个项目,已经入围“白名单”的有16个项目;中国奥园多个项目入围首批“白名单”,其中广西南宁誉江南、重庆悦府、翡翠天辰、合川原著等项目均在属地政府的白名单内。
碧桂园方面表示,进入“白名单”后,公司相关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公司深感保交付责任重大,保交付是公司必须坚守的底线。
有上市房企财务总监告诉记者,公司已经申报了100多个项目,目前相当一部分项目还在审核之中,也有项目正陆续获批。申报项目的标准各地有些差异,但主要集中于几条要求:一是项目处于在建施工状态,或短期停工但资金到位就能复工建设和交付;二是有与融资额基本匹配的抵押物;三是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抽挪的预售资金已追回;四是确定一家贷款主办银行,并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五是制订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完工计划。
“项目一旦入围会收到通知,现在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交给相关银行审核,我们也在与银行进行沟通,后续的流程各经办银行应该会有具体的融资测算要求。”该财务总监说。
第一批“白名单”涉及房地产项目逾3000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议指出,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把这一重要机制迅速建立和运转起来。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底,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
“大家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也能看出政府对房企融资的支持。”一家房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城市很多,申报的房地产项目更多,因此还得看相关金融机构的额度大小,竞争可能会比较激烈。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第一批“白名单”项目的示范意义很强,且都是质地优良的好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经落地了融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白名单”推送给银行,并不是银行必须提供贷款,银行也要推进常规的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流程把控。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认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会降低保交楼的阶段性难度,至少盘活企业的一部分项目,再借助社会资金以及政府纾困基金的力量,来实现保交楼的任务。另外,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意味着即使是出险房企,只要项目足够好,能带来收益,在封闭管理、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就能融资,企业有了盈利就有了偿债的资金来源,企业也找到了自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