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将推出“太空殡葬”】30年前,《星际迷航》编剧吉恩·罗登伯里的一部分骨灰被放进一个唇膏大小的胶囊里,乘坐NASA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环绕地球轨道6年后,该胶囊在大气层中焚毁……
近日,网友“China航天”发布国内某公司即将发行“中国太空葬”等新型葬礼方式的产品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该博文介绍,“星葬——中国太空葬”将成为一种全新的葬礼方式,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该产品将融入现代科技,将逝去的亲人安置在太空中,成为永恒的星辰。
对此,网友评论不一。有的认为这是“噱头”“变相圈钱”“割韭菜”;也有声音认为,“太空葬可以搞一搞,有一定市场”“表明航天时代真的到来了”;还有网友在探讨该殡葬模式的可行性,“会不会影响科研卫星运行”“是否会造成太空垃圾”。
3月31日,该公司负责人王昊向红星新闻记者澄清,由于去年是第一次发射,为保护珍贵的纪念品,去年只是尝试将近50人的纪念品通过长征系列火箭上的两颗卫星送进了太空,如项链、戒指、乳牙、夫妻结发及一些去世者的纪念品等。目前公司尚未正式将骨灰送进太空,预计今年开启征集,技术上是可行的。
王昊介绍,公司的星葬卫星发射前已通过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拥有发射许可证。所有能审批发射的卫星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能正常完成通信或遥感功能。“纪念品或骨灰只占据很小的空间,镶嵌在卫星内,不会抛弃到外太空。”
有专家认为,太空葬作为一种新型卫星用途,说明航天科技的商业价值正在被人们关注和开发。但由于意识超前和费用问题,目前针对太空葬的业务还比较少,社会接受度也需要继续深入调研,“市场多大,这个方向能走多远、速度多快,都不好预测,还需要经过充分调研。”
①
记者调查:
太空灵位最便宜:1.98万元起
近年来,“太空葬”一词频繁进入大众视线。2022年,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曾介绍,国外有一颗专门用作太空殡葬的卫星,名为“极乐之星2号”,该卫星可携带300个骨灰盒进入太空。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6月2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一枚“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将152人的骨灰送入地球轨道,成为其航空任务中包含的若干载荷之一。据报道,该公司接受客户提供已故亲人的少量骨灰(重量在1到7克之间),并将其装入小型金属胶囊内。此项服务的起步价近5000美元。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当前网友所热议的国内“星葬”产品,来自北京星愿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愿航天”)。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为555.5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昊。
记者登录“星葬”官网发现,该网站设置了“发射时间表”“服务流程”“订购”等栏目。首页显示,星葬计划也称太空葬,让逝者成为天上的星星,实现“去世后希望成为宇宙中的星辰”的梦想。亲友亦可通过星葬向逝者实时追思。
3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以购买者身份咨询该公司太空葬项目。其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司有两种形式的太空葬,分别是电子太空葬和实物太空葬。电子太空葬是将逝者生前照片和视频上传到卫星留作纪念,费用较低,已有许多用户参与。实物太空葬则是将照片或遗物等装进标准化金属桶“太空纪念星盒”,“发射后可以通过我们公众号在线与卫星通联,或进行虚拟祭祀。”
其官网显示,售价上,实物太空葬“太空纪念星盒”根据尺寸不同,定价不一,分别有直径高度10mm、15mm和30mm3种尺寸,最大装载重量在10g至80g不等,价格从低到高分别为5万元起、12万元起、30万元起。最便宜的是记载逝者照片、墓志铭的“太空灵位”,镶嵌在卫星中,售价为1.98万元起。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商品页显示,已有336人购买“太空纪念星盒”。
此外,“太空星愿”电子项目价格较低,售价198元,已有2万多人购买,证书显示“你的星愿内容已发送到太空”。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合约签订后,公司会告知购买者卫星型号、发射时间等重要信息,并为每个购买者发送专属骨灰盒。骨灰装入后再移交给公司服务人员,由公司将所有骨灰盒装入定制卫星的“太空灵堂”,让骨灰与卫星同步发射。
据介绍,一般用户订购后,物品会在一年内发射上空,但具体时间需根据天气等要素决定。“一般流程是,申报审批通过后,收集所有装载物,再进行长达两个月的震荡测试,检验其稳定性和气密性。卫星发射最危险的,是火箭从地面开始冲破大气层这一段,卫星在火箭里是快速震动的,如果我们的配件或封装的东西松散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火箭发射失败。”
“震荡测试通过后就进行封存,运载火箭在发射场排班发射,正常需要三五个月,所以整个周期较长,但一般一年以内都可以完成。”该工作人员介绍,购买用户亦可通过直播或到卫星发射基地见证发射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目前该公司通过卫星装载骨灰上空的计划还未真正实现。该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曾成功发射过装载纪念品的卫星,“因为是第一次发射,为确保发射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排除所有安全隐患,我们发射没有放骨灰,而是用一些正常的纪念品做初步测试。”据了解,今年该公司计划将骨灰添加进发射产品中,目前正在接受用户订单,“最早10月份有望实现骨灰入太空。”
②
创始人:
卫星总成本最低近千万 去年盈利300万
3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该公司创始人兼法定代表人王昊。王昊此前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2021年开始探索太空葬业务。他介绍,目前公司有员工150多人。去年3月,公司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过两颗卫星,分别是“一土号星愿”通信卫星和“暄铭星愿”遥感卫星。其中,暄铭星愿卫星搭载了一个某知名手游玩偶“鲁班七号”,还有一些个人用户的项链、戒指、乳牙、夫妻结发等物品,以及去世者的饰品纪念物等。
据光明日报报道,2022年3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遥感卫星。6颗通信卫星分别被冠名为“南通一号”“一土号星愿”“宣城一号”“北邮-银河号”等,一颗遥感试验卫星被命名为“暄铭星愿”卫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的信息,长征二号丙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的常温液体运载火箭。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0次发射。
王昊提供的一份国防科工局发射项目许可申请结论证明显示,该发射项目在2022年2月获得许可,并有多位航天领域专家签字。文件称,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并搭载暄铭星愿卫星符合《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证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获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和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另一份由银河航天出具的章盖证明显示,一土号星愿卫星冠名、暄铭星愿卫星归属权的最终用户为北京星愿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银河航天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
王昊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一土号星愿卫星是由卫星供应商银河航天研制,星愿航天冠名,暄铭星愿卫星则由星愿航天自主设计并研发,“一颗暄铭星愿卫星的测试成本、制造成本加上发射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
王昊介绍,卫星成本中,发射成本占据大头。为保护购买者珍贵的纪念品,王昊选择了保证发射成功率较高的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本按重量均摊。6颗通信卫星每颗重量近50公斤,暄铭遥感星愿卫星三四十公斤,去年火箭发射价格共8000万元,“均摊后,暄铭星愿卫星发射成本约700万元。”
据王昊统计,去年项目发布后,近50人参与了太空纪念品项目,“大部分是付费用户,收益在300万元左右。”王昊介绍,由于涉及隐私问题,部分用户信息不能公布,能公布的则收录在太空纪念馆小程序里。目前,“星葬”的服务包括:遗物上太空,亲友通过手机应用查询卫星位置,可留言许愿,亲友可选择通过数字生命计划为逝者实施数字复活。“太空星愿”程序上线后,已有1亿多条许愿短信被发送到卫星储存器上,许愿、上传照片等电子类收费较低,“太空许愿可以同步更新,存储在卫星上,用户也能随时查询。”
③
是否造成资源浪费?
回应:审批发射的卫星前提是“有用”
据了解,国内许多民营航天公司都是在近7年间陆续成立的。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将“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包括商业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及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线。2016年12月27日,国防科工局发布《2016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民营资本入场,蓝箭、零壹、星际荣耀等一批知名民营火箭公司迅猛发展,带动了商业航天业务的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业务领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础设施业务类,一是产品与服务类。基础设施业务类主要包括:地面站和设备、卫星制造、商业发射3大主体业务,保险费、研发、商业载人飞行等衍生业务。产品与服务业务类则主要包括:视频、定位导航与授时、卫星通信、音频广播、对地观测等几块业务。
作为一项基于商业航天业务的新型殡葬模式,太空葬带来许多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讨论。如太空葬是否只是一个噱头?搭载骨灰或纪念品的卫星是否会影响正常科研卫星的运营?是否会造成太空垃圾?卫星寿命有多长?如何平衡大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对于“圈钱”“割韭菜”的质疑,王昊回应,“长期投资、回报后置”是民营资本开展卫星发射等航天业务的特点。许多航天项目需发射很多颗卫星,联网后才能实现商业化,大量资金均在做前期卫星发射和铺垫,“所以现阶段,公司希望通过谋求一些商业化模式和赞助,如太空纪念品、星愿等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王昊介绍,所有能审批发射的卫星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有用,即能正常完成通信或遥感的功能。而物品只占据了很小的空间,镶嵌在卫星内,不会抛弃到外太空。“以暄铭星愿卫星为例,只拿了六分之一空间搭载纪念品,6U体积的这颗遥感卫星中,放置纪念品的只有1U,其余空间则搭载了正常的遥感设备。”(1U体积为10cm的3次方,重约1千克)
针对卫星轨道和频率是否会干涉到其他卫星的质疑,王昊解释,卫星发射前其运行规定和频率都需经过严格审批,通过后才会颁发发射许可证,“每一次卫星发射前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审批。”
基于成本问题,许多民营企业也在试图延长卫星的寿命,生产体积更大、利用率更高的卫星。王昊介绍,卫星中的电子元件存在寿命限制,当寿命结束,卫星会启动离轨装置,返回地球。卫星在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层摩擦,在3000℃的高温中燃成灰烬,最终变成一颗流星,完成它的使命。此外,太阳风暴、陨石也是卫星的挑战,“寿命无法打包票,但可以知道的是,我们国家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还在正常运转。”
④
是否造成太空垃圾?
专家:骨灰或纪念品相当于荷载
就太空殡葬模式的可行性,《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知名航空博主王亚男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技术上,太空葬是可行的。社会层面,也有一部分人群希望自己逝去的亲人的骨灰或骨灰制品在太空环游,以此作为一种缅怀的方式。
王亚男分析,骨灰或纪念品本质上相当于卫星的任务荷载。正常通讯卫星会搭载接收器和转发器,对地勘测的卫星也会搭载红外、光学等传感器,都属于任务荷载。如果没有其他科研任务,用于星葬的卫星实际上从技术上更为简单,只需把荷载带上后进入轨道,保持在正常轨道高度不掉下来,长期在轨道运行即可,“相当于是一个在特定轨道上运行的太空墓园。”
王亚男介绍,一般而言,民间商用公司会和航天科技公司谋求技术上的合作,比如说卫星的研发和制造、运载火箭工具的提供等,借助航天科技公司的火箭技术将卫星送上预定轨道。商业模式的确认和市场的推广,则由民间商用公司完成。
若数量逐渐增多,太空葬是否会造成太空垃圾?王亚男认为,火箭发射卫星前,都会考虑卫星的轨道设计,一般商用卫星不会运转在超级繁忙或可能对一些科研卫星造成影响的轨道上,有些轨道可能是专有的。“此外,从技术和市场层面看,卫星退出机制问题也是使用商用卫星的公司会考虑的。”
1992年,《星际迷航》编剧吉恩·罗登伯里的一部分骨灰被放进一个唇膏大小的胶囊里,乘坐NASA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该胶囊在环绕地球轨道6年后在大气层中焚毁。
“太空葬作为一种新型卫星用途,说明航天科技的商业价值正在被人们关注和开发。”在王亚男看来,目前,我国放开商业卫星使用限制后,商业公司可以使用卫星拓展商业市场,如拓展遥感、测绘、通讯等领域。但由于意识超前和费用问题,目前针对太空葬的业务还比较少,社会接受度也需要继续深入调研,“市场多大,这个方向能走多远、速度多快,都不好预测,还需要经过充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