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吹响影业市场复苏号角】兔年春节,是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7天长假。春节档实现“开门红”,提振了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也成为了居民消费反弹的风向标。
“复苏了!复苏了!”随着2023年春节档完美落幕,每位电影人跟影迷们都在奔走相告。沉寂了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终于在疫情放开后迎来了全面复苏。
在电影院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前来排队买票和换票的观众络绎不绝。在电影院等候区,大人牵着手拿爆米花的小孩,喜笑颜开地走进影厅。68.85亿元的总票房,位列历年春节档第二。逐鹿群雄收割票房的电影人终于“笑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现有6.7万余家电影院。广东、北京以及江苏三地数量最多,最高的有8300余家,西部重庆也有1300余家电影院。
重燃观影激情
今年春节共有7部新片热映。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统计,大年初一当日电影票房突破12亿元,迎来“开门红”。从除夕到初六,有1亿多人次走进了电影院,热门电影黄金时段上座率超80%,电影行业一扫2022年的阴霾。
电影春节档实现“开门红”,与线下消费“烟火气”逐步回归密不可分。如今,逛商场、吃大餐、看电影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节日活动的“标配”。在春节氛围的加持下,影院与商场互相引流,电影市场与线下商业复苏回暖同频共振,形成了人气旺、市场暖、消费热的良好氛围。
口碑,是驱动电影消费的核心要素。今年的影片质量,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几乎每一部都可圈可点。“有动画,有喜剧,有主旋律……今年春节档的影片配置实在太棒了。”重庆资深影迷林小姐1月29日说,她一天看了3场电影,简直过足了瘾。
“今年春节档影片平均时长达到130分钟,史无前例,但票价却是从2016年以来首次下跌,是实打实的‘加量不加价’。”英皇电影城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票价水平对激发观众观影热情、实现票房大盘逆跌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4.4元,相较2022年同阶段平均票价58元,下调了3.6元。这种以“价”换“量”的营销方式,充分释放了电影市场消费潜力。
“一家3、4口来看个电影,再加上爆米花、饮料,很容易就花200多元,工薪族多少还是有些心疼。”重庆沙坪坝电影院业务经理王柱说,过去几年电影票价都在逐步上涨,而今年在过往的票价基础上,控制涨幅成为各方共识。
“有观众不到八点半就已经到电影院候场了,从下午开始基本都是满场。开门后,炸爆米花的机器就没停过。”在重庆九龙坡时代影城,销售爆米花的刘大姐说,每天能卖300桶左右,好久都没有这样“火爆”的场面咯。
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部分影城提升了影院设备,增强了画面的色彩度和对比度,力求为影迷提供最好的观影感受。
“在UME沙坪坝金沙天街店,除了有大家熟知的IMAX厅和4D影厅外,我们还有全新升级的放映设备,屏幕亮度得到很大提升,在播放3D影片和画面要求更高的影片上都有突出表现。”重庆UME影院工作人员王兴说。
复苏号角已吹响
在经历2020年春节档缺失、疫情三年控制电影院上座率等重重困难后,作为电影行业的终端,影院对行业的潮汐变化感受最为直观。
统计数据显示,兔年春节档,30%的观众选择三人或多人观影,体现了春节档影片的“合家欢”属性,其中,20岁以下观众和40岁及以上观众占比提升明显,分别达到7%和20%,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均已超过2022年春节档总成绩。
“受疫情影响,这几年电影院都是挣扎求生。记者在重庆部分影院了解到,平日里,员工都身兼放映、检票、保洁等数职,最大可能降低运营成本。”王柱说,影院还充分利用闲置时间和空间资源,探寻多元营收模式,开始与话剧、脱口秀、剧本杀等商业模式开展合作。还通过开影展、映后明星见面会沙龙和主题节庆市场活动等,甚至尝试开拓了直播、团购等与观众互动的尝试,合作开发VR游戏等项目。但整体看,大部分电影院仍面临亏损压力。
主营电影放映、院线发行的金逸影视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从2019年的1.07亿元一路下跌,到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5.09亿元、3.53亿元和2.84亿元。覆盖电影放映到电影投资、制作、发行全产业链的万达影视在2020年更是巨亏68.41亿元,2021年微盈1.16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亏5.36亿元。
记者从重庆市电影局了解到,今年春节档,共放映电影69417场次,观影293.1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4亿元,人次和票房同比增长5.46%、9.71%。
“对于中国电影业而言,复苏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春节档,让中国电影回暖复苏,重新出发,蓬勃如昨。”重庆电影协会副主席刘帆说,春节档过后,中国电影市场还需要更多头部影片上映,需要更加健康的定档和宣传环境。
“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定档常态化,行业经历三年蛰伏期后或加速恢复进程,春节档作为开年重要档期对全年票房恢复、内容常态化进程而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中金公司在研报中如是说。
良好势头能否持续
今年大年初一,国内电影票房仅收获13.55亿元,恢复至去年大年初一的93%。而这一情况后续得到较大改善,初二至初六的单日票房均超过2022年同期水平,但距离2021年同期仍有一定差距,整体票房相差近10亿元。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相较2019年的历史纪录642.66亿元腰斩过半。
“电影市场‘开门红’的良好势头能否持续下去,关键取决于是否有‘新鲜血液’不断给市场带来丰富的供给。”刘帆认为,今年春节档,高质量的作品获得观众的高口碑,作品的高口碑反过来又拉动了票房走高。当前,我国观众观影更趋成熟理性,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助推下,电影口碑加速扩散,将倒逼电影市场回归“内容为王”。
“今年的春节档,让整个电影市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活力。”英皇电影城相关负责人说,在三四线城市,春节档更是能决定着一家电影院的存活。疫情期间,春节档的收入占比能达到影院全年营业额的2/3。预计今年接下来市场会回暖,能占到1/3左右。
目前,国内的电影行业企业竞争主要以互联网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阿里影业、猫眼电影和苏宁影城等龙头企业通过兼收并购或者投融资的方式进驻电影行业,使得传统电影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和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相关方面均有所布局,也为加快传统电影行业的互联网转型创新奠定发展基础。
银河证券研究院认为,展望2023年全年,疫情期间未能如期上映的影片储备,叠加后续进口影片的供应量提升,有望从内容端带动需求形成供需双复苏。在中性与乐观的假设下,预计我国2023年票房有望恢复至65%~80%水平,达到417亿元~5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