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大河网2022-11-25 10:04:01
大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作为黄河入豫的第一个城市,近年来,三门峡市牢记领袖嘱托、心系“国之大者”,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30余次召开领导小组及各类专题会议,每月研究、每季调度、半年点评,工程化、项目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崤函大地落地落实,黄河安澜坚实巩固、水沙关系持续优化、黄河文化创新传承,主要经济指标、环境指数连年稳居河南“第一方阵”。

镜头一

率先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

2020年3月12日上午,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集中开工。工程率先在郑州、洛阳、开封、新乡、三门峡5市开展,并同步开展省内其他沿黄地区生态廊道建设,以点带面构建河南省黄河流域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截至目前,黄河河南段干流右岸生态廊道已基本贯通,左岸生态廊道也在有序推进中。

11月18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来到沿黄生态廊道三门峡示范区段。

一条沿黄公路,蜿蜒在河岸之上,左边是塬,右边是水。河道中,许多来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嬉戏觅食,如梦如幻。顺着廊道前行,不时可遇骑行爱好者,廊道两侧,植被丰富,还有不少葡萄园。

“夏天的时候,这里草木茂盛,绿意盎然。”三门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爱伟告诉记者,沿黄生态廊道项目是集廊道绿化、湿地修复、水土治理、标准化农田、弘扬黄河文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打造生活化、生态化、整体化的城市河滩堤防工程,创造和谐城市河滩景观,率先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规划总长度约240公里,总投资约40亿元,分三期建设。

“这里以前随处可见私搭乱建现象,附近村民开挖鱼塘、放养牛羊,导致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建设环保局局长杜涛说,他们利用两年时间,通过清四乱、截污水、提水质、美环境、带民富等措施,完成了好阳河入黄口3000余亩的湿地修复治理。其中,种植高标准苗木20余万棵,建设水面1000余亩,累计完成投资6700万元,完善了湿地内临时道路、停车场、公厕,以及湖、塘、桥、岛等基础设施。

杜涛说,未来示范区将联合三门峡市文旅集团,开发大王镇天鹅湾景区,依托现状优质生态条件,打造集摄影、绘画、雕塑、写作等于一体的艺术交流平台——天鹅湾艺术基地。依托后地万亩明清古枣林,建设集园趣采摘、农园游乐、亲子互动、产品直销功能于一体的古枣聚落。继续深挖明清古枣产业链条,融入文旅、康养及教学研产业,将后地村打造成国家AAAA景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康养村。

镜头二

山水林田湖草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是三门峡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大手笔。

该项目位于高庙乡境内,是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面积8万亩,高标准建设万亩生态梯田、万亩特色经济林、万亩药木园、万亩矿区草场、万亩花海“五大万亩生态景观带”,以及环线道路、水源工程、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前,这里有矿区,黄土比较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比较差。”三门峡市湖滨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已建成高标准生态梯田约2万亩,种植中药材、特色林果和油菜、油葵等景观作物;计划建设万亩药木园,截至目前播种苦参、板蓝根、连翘等中药材3000余亩;治理修复露天铝土矿山3400余亩,绿化面积4000余亩,项目雏形初显。同时,湖滨区深挖整理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加强沿线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大安小吃街和角古东特色商业街、建设窑洞特色民宿、恢复大坝小火车、开通黄河游轮等,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

随着沿黄文化展示中心、中流砥柱研学中心、沿黄铁路文化公园等工程的加紧实施,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将与三门峡大坝景区串联成线,让经济与生态齐飞、美丽与发展共赢,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未来

五年将着力打造“两市四区”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管理协调部门,三门峡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黄河流域(三门峡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扎实有力推进各方面工作。

研究形成了“沿黄湿地资源修复及保护”等26项重大问题研究报告,对照国家规划纲要、省级规划以及省、市“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并印发了《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同时加快推动及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6个实施方案出台,推动市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1+6+N”规划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把项目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推动三门峡市“豫西北生态保护修复”等32个重大项目列入2022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在此基础上,围绕“生态环保、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进一步筛选出三门峡市2022年重大工程项目194个,总投资1634.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78.33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456.1亿元。

在三门峡市发改委的统筹协调下,各职能部门全面协作治理18条黄河一级支流。基本消除乡镇及以上建成区黑臭水体,全市水体达标率93.7%,是河南唯一一个超过90%的省辖市。基本全线贯通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修复黄河湿地21.6万亩,白天鹅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成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沿铁路高铁、国道高速造林绿化,实现交通干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以绿化亮化为重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0个、省级以上森林乡村10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41.2%,居河南第一,成为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氧吧城市”。系统施策修复10万亩矿山,建设全域绿色矿山,已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1.2万亩、持证矿山修复6.5万余亩。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门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长青表示,未来五年,三门峡市将争创生态系统修复试验区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平台,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沿黄城市开展黄河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开发,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市(两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黄河长久安澜、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区)。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