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回归”恰逢其时 供销社让农民“共享”市场经济
来源:大河网2022-11-16 09:56:55
大字

最近,有关供销社的消息引发关注,供销社“重出江湖”与供销社“归来”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关注于此的背后,无外乎是想弄清楚一个问题:近乎成为“时代记忆”的供销社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是在传递怎样的信号?

对此,顶端新闻三农沙龙推出特别策划,邀请四位顶端创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启臻,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河南省政协常委刘五一,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洪涛,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共话供销社“翻红”背后,探讨当下的供销社,会为“今非昔比”的乡村带来怎样的改变。

供销社为何没落?李昌平犀利点评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极其耀眼的存在,作为物品供应的责任担当,由点到面联结千家万户,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供销社”三个字承载着许多记忆。1957年出生的朱启臻和1962年出生的李昌平,回忆起供销社的前尘往事,均感慨万千。

“对于小时候的我而言,供销社就像是一个百宝库,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我会拿着鸡蛋到里面换糖果。”朱启臻说。李昌平也追忆起曾经供销社的“风光无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供销社上班是相当有面子的!”

那么,曾经令人无比向往的供销社,为何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汲取呢?

作为郑州市供销合作社原理事会主任,刘五一介绍,供销社一直都在,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角色。只是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层供销社减少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而已。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属于供销社的卖方市场逐渐一去不复返了。究其原因,刘五一介绍,由于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很短的时间内,供销社的市场份额便被夺去了不少。同时,供销社拥有的众多资产,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始终无法放手发展;另外,供销社体制臃肿、人员老化……诸多原因的叠加,使供销社的没落成了唯一归宿。

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李昌平,犀利地指出了供销社没落的主要弊端。他介绍,供销社在发展过程中,由统一经营变为职工承包经营,后期又逐步成为租赁门面给职工经营,最后甚至把门面房出售。“办社为谁,谁来办社很重要,凡是坚持为人民办社的供销社,这些年发展得应该都不错。凡是违背这个原则,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衰落了。”

“任何事情、政策、措施,把人民放在前头,工作就好做。”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王洪涛,对此很有感触。另外,王洪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如今的农业大户、农村合作社经营者,许多都是曾经供销社的职工。他们依靠原来在农业、农资、农机等方面的固有经营优势,依靠规模化经营取得一定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社区企业或者供销社的入股企业,立足流通领域优势,在城乡居民消费服务市场上也做得风生水起。所以,不可否认的一点便是,供销社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农民服务经验。

此“供销社”已非彼“供销社”

虽然供销社退出了如今经济生活的中心,但其改革转型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可以说,此“供销社”已非彼“供销社”。

当今人们购销通畅,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供销社的存在有何意义呢?

刘五一用新疆的“沙漠邮局”举例:在新疆偏远的沙漠里,有一个邮局,从这里寄一张明信片,到全国任何地方8角,寄一封挂号信4.2元,如果通过“三通一达”邮寄,无疑是要按距离算钱的,所以说邮政就蕴含了国家行为的公益性质,具有普遍服务性。“供销社也是如此,具有普遍服务性,服务三农,这也就导致了供销社不可能‘包打天下’。”

“市场”追求的是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吃亏。如何提升农民组织程度,解决一系列“卖难”问题,是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供销社解决的便是这样的问题。

朱启臻认为,像供销社此类主体,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在市场环境下,供销社在为农民提供服务的背后,更深的意味是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它在保障农民利益,保障国家农业安全方面,可能发挥着其他主体难以发挥的作用。”在朱启臻的研究范围内,农业本质是公共产品,不允许任何环节有暴利的出现,供销社也不应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专家:市场经济“要求”供销社回归

重提供销社,意味着计划经济的复出?

三位专家对此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李昌平认为,恰恰是市场经济“要求”供销社回归,是市场经济为供销社的回归创造了条件。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千千万万的小农,因为“小”与“分散”的特性,在供需双方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平等地分享到市场经济好处,造成“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局面。所以,供销社作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载体,能够帮助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还有不少人认为,大力推广供销社,会打破市场经济规律。

朱启臻认为,恰恰相反,供销社不但不会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反而会引导其更健康、更规范地发展。因为供销社依然是市场主体的表现,虽然对其他经营主体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使所有的企业走上健康的道路。朱启臻解释道:“比如高价卖农资的企业,会因为供销社组织的平价买卖而受到制约。供销社不以绝对的利益着眼,还会收购边远地区的土特产。同时,不仅有购销,还能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一般企业做不到的。”

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供销社服务“三农”总体布局的同时,亦具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应该如何做呢?“组织,组织,再组织。”李昌平谈到,把人、地、钱、农机、服务、供给等都组织起来,就能形成产业链闭环,成为平台。

李昌平说:“供销社确确实实到了一个可以发力的时间点了,我很看好供销社的未来,希望它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