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①今日10时39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②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注意持续保暖,避免感冒;③天冷气燥,皮肤易干燥瘙痒,除保暖外,日常多饮水,避免沐浴过频;④大寒一到年味渐浓,下一站就又是一个春天了。你准备好了吗?做好防护,咱们平安过年!
大寒习俗知多少:取冰藏冰“大寒迎年”
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样,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从时间上看,大寒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也就是说,大寒时气温很低,冰可以一直冻到水中央。
“大寒时,通常是进入‘四九’时节。古代,冬季农活比较少,人们发明了一些游戏,比如九九消寒图等等,来消磨时间。”安德明说。
上述“消寒图”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染梅与填字。例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饮食方面,作家刘一达曾表示,记忆中的老北京人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该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忙着为迎接农历新年做准备——腌腊肉、备年货,再添置些新衣服。
“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它们出现的时间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其形成和这个节气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丰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称。
“大寒吃的传统食物有八宝饭、年糕、鸡汤、糯米饭、八宝粥等。
八宝饭: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年糕:大寒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鸡汤: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