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盘点二十四节气里的文化与常识 今日大寒,大寒习俗知多少?
来源:中国网综合2022-01-20 13:23:32
大字

image.png

6.谷雨

雨生百谷,谓之谷雨,这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这是谷类作物生长的旺季。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又名吃春,寓意接新春到来。

7.立夏

“槐柳阴初密”,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

据记载,从周朝起,古代帝王就要在立夏这天,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祈愿丰收。

8.小满

“满”,此时,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不过,又有个“小”字,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

“立夏小满正栽秧”,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9.芒种

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芒”刚收上来的新麦长满细毛,“种”,指该播种秋稻了。芒种表明一切作物都在“芒种”。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芒种前后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插艾草,做香包,许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另外,芒种时节,众花皆谢,民间会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桥段,正是发生在这一时节。

10.夏至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

虽然如此,夏至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不过,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阵雨,就像刘禹锡笔下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image.png

11.小暑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小暑有多热,看陆游这句诗便知。

过后,就是三伏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农民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了。

12.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涝、风灾也十分频繁,因此,农民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

13.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如果立秋天气晴朗,秋收时农人就会有个好收成,

14.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15.白露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16.秋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17.寒露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  1  2  3  4  >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