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并不是睡得晚就是熬夜】
专家称并不是睡得晚就是熬夜,也并不是睡得早就能保证睡眠的健康。因为决定熬夜与否的因素,并非是在特定时间点入睡。生物钟规律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才是优质睡眠的组成部分。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保持一定的规律,就不算熬夜。
●每天睡多久合适?
不同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间不同!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是有差别的,如刚出生的新生儿,除了喝奶外,每天可能会睡20小时左右;随着年龄的正常,到婴幼儿时期,可能会睡10多个小时,小学阶段一般会睡8-12个小时左右;青少年一般也会睡10个小时左右;成人基本上会睡7-9个小时左右;到了老年之后,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大脑当中的一些神经递质会减少,相应的睡眠时间也会减少,睡眠会在6个小时左右。因此最佳的睡眠时间不能统一来说,不同的年龄段对于睡眠有着不同需求。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好睡眠的标准不仅是时间
睡眠的标准不仅仅是对时间的限制,还有对质的要求,有些人虽然睡了七八个小时,但还是会觉得白天没有精神,这种情况也算是一种失眠。此外,不管睡眠的量或质有多少,一定是对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才是一种疾病状态,有些人天生是短睡眠者,可能一天睡眠五六个小时,甚至是四五个小时,但依然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不适,这种情况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短睡眠者,属于正常。
●这些睡眠问题,你有吗?
睡眠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包含了90多种。失眠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失眠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失眠患者相对来说也比较多,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约有60%-70%的人群存在失眠问题,特别是在工作人群中比例会更高,达到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约有1/3的人群,所以比例是比较高的。
除了失眠,部分人还存在如睡眠多的问题,睡眠呼吸问题,如打鼾,打鼾不一定是疾病,但是如果出现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属于疾病了,而且需要积极治疗。还有异态睡眠,如在睡觉时出现打动、喊叫、坠床等,此外还有一些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等都是睡眠类疾病。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想改善睡眠,看看这几条!
现代社会人们的睡眠模式已与靠自然光生活的原始时代睡眠模式十分不同,人们开始习惯倒时差、熬夜工作,睡眠不再与日升日落等自然周期保持一致节奏。这样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工业时代的效率与收益,却也对睡眠这一自然行为造成了损害。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睡觉,成为每个人关心的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在2010年播出过一部纪录片,讲述主持人参与睡眠实验后总结的10大助眠建议,获得一致好评。这里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将其列举如下:
1.睡前洗热水澡。人体体内温度迅速升温后下降的过程是能让人入睡的关键。
2.限制睡眠法。失眠严重者需限制卧室逗留时间,不管是否睡得着,只能在卧室待6个小时,以重建睡眠秩序。
3.若无法保持长时间的睡眠,每天多打几次盹。下午2~5点是打盹最佳时间,单次时间大约为30分钟,一个下午可进行多次,其他时间不打盹。
4.解决打鼾问题。若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请尽快就医。
5.睡前不喝酒或咖啡。这会延长睡眠周期中的轻度睡眠时期或快速动眼期的时间,深度睡眠会被抑制导致频繁醒来。因此,闹钟设置的合理时间最好为一个睡眠周期(1.5小时)的整数倍。目前已有许多利用睡眠周期设置智能闹钟的应用,如Sleep Cycle,可在最浅睡眠时期唤醒你。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6.日照或模拟日光的蓝光灯会使得起床后更清醒。视网膜里的微小细胞所含有的色素将对日光做出反应,把信号传送给大脑,大脑将调节褪黑素的分泌,使得个体更为清醒。若想睡个长觉则需拉紧窗帘。
7.睡前4个小时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增加睡意。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则让人清醒。
8.限制进食,重新设定生物钟可克服时差。只要到达新时区的第一顿饭安排在早餐即可。
9.睡前让全身肌肉逐渐放松,释放身心压力。禅修、冥想也可达到这一目的。
10.睡前用薰衣草、缬草泡茶或者泡脚能有效助眠。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来源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环球时报
图源新华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