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骄阳似火,在通往南阳市唐河县桐寨铺镇的道路上,两旁茂密生长的艾草盈盈暗香满眼翠,让人心旷神怡。寨铺镇位于宛唐结合部,312国道、沪陕高速及宁西铁路穿境而过,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目前,该镇在养老、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等工作中取得不凡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了优良条件。
“医养结合”绘出最美夕阳红
在桐寨铺镇赵中铺医养中心的大厅里,几位老人在吹唢呐、拉二胡互相唱和,其乐融融,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医养中心是目前唐河县规模最大、环境最好、设施最齐全的医养一体中心,总投资1500余万元,占地30亩,现有护工10名,房间110间、床位150张。于2019年10月建成营业,目前已入住103人,其中有贫困户48人,为桐寨铺镇打赢脱贫攻坚、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据了解,今年伊始,为了解决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困中之困,使脱贫路上不落一人,桐寨铺镇党委、政府对全镇未脱贫的贫困户进行排查,对年老体弱、鳏寡孤独、失能半失能的贫困户实施“四集中”兜底保障。为此桐寨铺镇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镇中心敬老院,赵中铺医养中心,碾盘桥幸福大院等,共建成床位300余张。目前,桐寨铺镇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所有兜底保障人员提供坚实的脱贫保障,在各村全面铺开幸福大院建设工作,计划于八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届时,桐寨铺镇的各类养老机构完全满足全镇脱贫攻坚四集中兜底保障的需要。
革命先烈故里周庄村打造红色文化基地
桐寨铺镇周庄村系脱贫村,是革命先烈周邦采故里。2016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社科联和县鸭灌局的大力帮扶下,周庄村脱贫责任组、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精准施策,负重拼搏,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胜利。2018年实现公共基础设施达标,贫困发生率降到1.54%,整村脱贫退出。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继承革命精神,勉励后人向先烈学习,桐寨铺镇在周庄村打造了周邦彩纪念碑、文化墙等红色文化基地。目前,正在打造以革命先烈周邦采故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志智双扶”显成效
在桐寨铺镇的肖堰村、许冲村、李营寨村、李松庄村、宋营村的设施农业基地里,一个个白色塑料大棚种植着特小凤、京欣等品种西瓜及草莓、红薯、黄瓜、韭菜、辣椒等特色作物,由于桐寨铺特殊的地理环境,并采用有机种植,这里出产的瓜菜水果等品质优、口感好、糖分高,深受周边市场的欢迎。镇党委、政府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挖掘优势特色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西瓜、红薯、林果、蔬菜等特色种植业,通过大力扶持合作社及致富能人等,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该镇的特色产业基地共有30多处,遍布全镇各村。分别种植着车厘子、蓝莓、草莓、黄金梨、红薯、莲藕、艾草、香菇、蔬菜等,这些产业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也带动全镇670多户贫困户170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桐寨铺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脱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产业扶贫、志智双扶、双貌提升、兜底保障等工作,使该镇的脱贫质量和脱贫成效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全县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扶贫基地。如福田合作社扶贫基地和众创合作社扶贫基地等,也培养了一批志智双扶的典型人物,如脱贫不忘谢党恩的周庄村贫困户周春柱,患病仍坚持扶贫一线的贫困户刘小贞,脱贫孝亲的好媳妇钟国青等。产业的带动、就业的助推、榜样的激励,有力的促进该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步伐。
“三变”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在桐寨铺镇万亩荷花基地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动人景象让人在这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丝丝清凉,朵朵荷花竞相盛开,片片荷叶如伞遮天。万亩荷田在陈园村呈现出一幅红绿交映的美丽画卷。
唐河县桐寨铺镇万亩荷花基地位于唐河县桐寨铺镇陈园村冯岗,集无公害莲藕及盆景花莲育种、推广、莲鱼混合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致富增收的新路子。荷花基地现已建成优质莲鱼共养藕池2000余亩,培育花莲近5万盆,莲花采摘观光园300余亩。
桐寨铺镇也是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田园综合体试点镇及县“三变”改革先进镇。经过努力,2019年桐寨铺镇被省政府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占地7000多亩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也于2019年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桐寨铺镇西北3公里,312国道西侧,规划范围占地面积463.82公顷,涉及4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主要建设内容是福星路、莲海大道、中央景观大道、福源路和福田莲海、艾叶基地、福星斋农家乐、采摘园等。重点打造福星水寨、游客服务中心、福田莲海。财政资金投入2500万,通过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1.8亿元。
桐寨铺镇镇党委书记郭坡告诉记者,去年桐寨铺镇在新庄、阚营、李营寨三村进行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成立了五大合作社,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注入了土地,劳务等资源,推动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同时,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也为“三变”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一是承接了“三变”改革群众入股的土地,二是承接了劳务合作社的劳力,三是让置业合作社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三变改革让田园综合体有了发展的更加顺利,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南阳网供稿 通讯员 窦文帅 刘辉 李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