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第一步、选择专业
我国的院校专业有12个专业门类、93个专业大类、703个专业。专业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兴趣,意在满足考生学生未来就业需要。
方法一:考生可以将自己比较了解、希望学习、有兴趣报考的专业,认真的一个一个写出来。然后进行逐个的了解分析,找出自己真正愿意报考的专业。
方法二:按照考生未来希望从事职业的方向,来确定要选报的相关专业。比如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就要选报一些师范类师范类的专业。愿意从事医学工作,就要学习一些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
方法三。通过一些心理科学测试选择适合的专业。这些测试包括霍兰德兴趣测试,加纳多智能测试和BTI性格方面的测试。在网上和我们的志愿填报数据卡中都有这种测试工具。大家可以选择使用。
通过上面这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整理出考生意向学习的大学专业10到20种,作为备选专业库。
第二步、选择城市
目前,全国本科高校分布在266座城市当中。家长和考生选择大学就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政治地位、城市职能、高校数量、城市拥有的产业群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实习有非常大的影响。通常,全国经济前30强城市,是考生选择的集中城市。另外还有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都可以作为选择的目标。
选择城市,还要关注这个城市拥有高校的数量。同城高校越多的城市,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产业重心与考生专业相匹配的城市,可以为考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和了解专业的机和平台。
城市能够给学生带来教育本身之外的学习资源。通过城市的选择这一步,家长可以圈定3-5座城市作为志愿报考的意向城市。
第三步、选择大学
选择学校,首先就要对学校的历史发展,学校的层次、类型、性质、主管单位、排名情况、学科实力和个人的就业方向等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
第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实地考察、学校网站了解、有关资料查询、相关人士介绍等方面的途径来了解一个学校。在第二步中,我们确定了要选择的城市之后,就可以对城市中的大学,进行认真的了解。
第二种方法,在知道分数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志愿填报数据卡。输入分数,筛选城市和专业,就能快速的查找出适合填报的学校。
这种志愿填报数据卡功能众多,全面而实用。输入分数,就可以通过对专业和地域以及高考学校性质的筛选,找出适合考生填报的学校。
家长可以从这些学校中,选择出适合的学校10到20所。组成高校备选库。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就可以找出适合的专业、意向的城市、目标的学校。然后进行认真的研究这些学校的历年的招生数据、招生章程、录取分数等。对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这些目标在学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而选出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进行志愿填报方案规划。
第四步,形成志愿填报方案
高考录取,是分段或分批次进行。每个批次,都有五到九所高校。或者更多。在设计规划志愿填报方案晨,家长可以将自己意向的学校,进行排序,将自己最愿意去的学校放在第一位,作为冲的院校。将自己能够接受、录取可能性最大的学校放到最后一位,作为保底院校,从而形成志愿填报方案。
在志愿填报方案形成时,要注意一些填报技巧,比如梯度问题,选择同意专业调剂,压线考生如何填报等。
第五步,调整志愿填报方案
志愿填报方案形成后,家长和考生要对所填报的学校历年招生数据、学校情况、招生章程等资料,重新过滤一遍,看学校对于招生有没有特殊的身体、单科分数、资格方面的要求,以防止条件不符合投档后被退档。
志愿填报方案形成后。不要轻易进行推翻。如有调整,要慎重考虑,找出原因。志愿方案的确定,一定要经过考生的同意。以考生的意见作为最终的决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