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放下官架子才有好样子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从典型案例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形式”一文指出,“官不大,官架子不小”“身在基层却缺少为民情怀”“自己的事情穿心过,人家的事情风吹过”……现实中,个别干部缺乏工作激情,毫无自律意识,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甚至连“钟”也不撞的消极懈怠思想。

架子,本指器物的支架,后来用于比喻显示于外的气派、排场等。官架子,隔开了领导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与器物的支架很像,所以后来语言中产生了“官架子”。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回顾过去,我们的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到世界第一执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与人民群众“心相依,情相连”、“同呼吸,共命运”。

然而现在我们有的干部,有了一官半职,就开始“摆谱”。他们往往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之下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忘乎所以,走到哪里都要讲排场,讲规格,讲档次。甚至有人还错误地认为:当领导干部要有点“架子”,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

“官架子”像一堵无形的墙,横在干群之间,纵使面对面,心却很遥远。要知道,老百姓对这些成天端着架子、哼着官腔的干部是十二分的看不顺眼的,是不会得到认可的。古往今来,凡是能得到群众认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都是没有“官架子”的人。“官位再大,架子不大,官位再大,不叫人怕”——这样的官才是老百姓喜欢的官,贴心的官。

如何才能去掉“官架子”?首先是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标准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度。作为领导干部,要摆正公仆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经常深入到群众之中,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关键的是,除了组织部门必要的考察外,要把基层干部的上下权交给民意,让群众来评判,让干部们找准定位,不能摆、也不敢摆架子,进而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文/王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