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迎来新机遇 票房屡创新高

【国产动画电影迎来新机遇】日前,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了国产动画电影《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三次延长放映的通知,意味着这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仍保留冲击20亿元票房大关的可能。截至5月21日,灯塔专业版显示其票房为19.98亿元。

我国“五一”档上映的《间谍过家家代号:白》和重映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两部日本动画电影,档期内票房均突破一亿元,超过映前业内票房预测。

多位影视行业从业者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对于动画电影的偏好明显增强。随着生成式AI等新技术加速发展,我国动画电影行业迎来新的机遇。

动画电影助力影视公司业绩大增

“五一”期间,在排片比例仅为0.5%左右的情况下,《熊出没·逆转时空》连续四日保持了100万元以上的票房,显示其顽强的市场生命力。自从2014年“熊出没”系列首次推出大电影以来,该系列10部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77亿元。

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对记者表示,《熊出没》系列电影坚持合家欢的创作定位、差异化的观众定位和类型化的发展思路,拥有广阔的观众基础。

《熊出没》系列出品方华强方特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9亿元,同比增长46.9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13倍。其中,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动漫收入5.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3亿元,增幅为56.79%,主要是《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票房收入增加所致。今年的《熊出没》大电影票房再创新高,或进一步增厚华强方特在数字动漫板块的业绩。

动漫IP优势也让上市公司上海电影备受投资者关注。根据上海电影2023年年度报告,上海电影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约7.95亿元,同比增长85.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7亿元。

2023年,上海电影完成对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影元”)51%股权的收购及并表,开辟了业务“第二赛道”。目前,上影元运营众多动画IP及真人影视版权,包括2023年开年爆火的《中国奇谭》及《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天书奇谭》等经典动画作品。开源证券认为,IP授权业务有望快速增长,构成上海电影第二成长曲线。

多家公司持续加码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的市场确实越来越热。”朱玉卿表示,动画电影票房产出相对而言比较稳定,未来会有更亮眼的成绩。

事实上,这种趋势已引起多家文化影视公司的关注。果麦文化表示,将投资制作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果麦文化总裁瞿洪斌介绍,《三国的星空》是名家编剧、强强联手的作品。目前该片已于今年3月通过备案立项,将由果麦文化、光线影业、海平屋脊影视与亭东影业联合出品。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透露,《中国奇谭2》已进入最关键的创作阶段,不久将与观众见面。水墨动画《斑羚飞渡》也已进行到创作中期。此外,《小妖怪的夏天》大电影由上影元作为主发起方已正式启动制作。

近年来,重点布局动画电影的光线传媒在年报中表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预计将于2024年上映。筹备中的神话宇宙动画电影还包括《姜子牙2》《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妲己》《二郎神》等。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投主控的动画电影《人体大战》现已备案。这也是香港导演徐克时隔近30年后再度尝试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行业迎来新机遇

中金公司认为,2024年多款重点动画电影即将上映,叠加生成式AI等新技术加速发展,国产动画电影行业正迎来新的机遇期。

从需求端来看,泛二次元人群扩大,电影观影群体年轻化,动画电影覆盖人群年龄和地域分布日益均衡。伴随文娱消费行业国潮渐起,国产动画电影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供给端来看,3D动画技术日益进步,AI文生视频技术突破,垂类辅助创作工具多元化,市场化机制亦不断完善。追光动画总裁于洲表示,公司此前成立的AI实验室已应用一些软件,新片《白蛇:浮生》的部分制作也运用了AI工具进行辅助。光线传媒表示,新技术的使用预计会有效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有效利用新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动画电影正乘着“国潮”的东风,深挖中国故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资料显示,头部国产动画电影主要来自动漫画和神话IP改编。从追光动画的《白蛇》系列到果麦文化、光线传媒出品的首部以三国为背景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东方史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动画电影的题材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动画电影系列化和IP化已经起步,光线传媒已开发多部基于中国神话的影片,并成立光线动画厂牌对神话宇宙进行规划和管理,计划每年推出2至3部左右系列电影。追光动画、百纳千成等公司亦基于已开发动画电影进行系列化规划。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