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鼎”记录要刷新了!武王墩墓五大谜团有了答案

【“楚大鼎”记录要刷新了】武王墩墓一直备受关注,4月16日,大皖新闻发布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五大谜题。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以下简称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迄今规模最大的楚国王级墓葬神秘面纱揭开,在发布会上,五大谜题一一有了答案。

谜团1:墓主人是不是楚考烈王?答案:尚不能确定

在工作会之前,历史爱好者们分析认为,在武王墩墓前期勘探中发现,从墓葬的规格和陵园的布局,以及其他省份发现的楚墓葬制来看,非常符合“王”的规格。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东徙迁都寿春,命曰郢。迁都寿春后,经历了幽王悍、哀王犹、负刍四世王,至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根据史料,哀王犹即位仅两个月被杀,负刍被秦王俘虏,故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排除哀王及负刍,符合楚王身份和地位墓葬遗存的主人,只有考烈王和幽王二位。而众多考古证据表明,武王墩墓墓葬主人的身份直指考烈王。

在工作会现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表示,他个人认为,目前的武王墩墓发掘资料和考古成果尚不能一对一确认墓葬主人身份,缺乏指向性证据。

谜团2:会否出土比楚大鼎更大的“重器”?答案:出土的大鼎再次刷新记录

鼎在古代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在工作会之前,众多网民猜测,比如在淮南楚幽王墓中出土的铸客大鼎,也就是楚大鼎,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如果武王墩墓是楚考烈王墓,那么极有可能也有大鼎之类的“重器”,且形制不会小。是否还会有其他“重器”。

在工作会现场,一个重要信息透露出来:东1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谜团3:主墓室有没有被盗?答案:主墓室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

在工作会之前,有历史爱好者们梳理发现,从前期警方发布的消息看,武王墩墓一共被盗掘三次,但主墓室有没有被盗,也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很快也将揭晓。

在工作会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2015直至2016年武王墩墓再次被盗,公安部门组织力量打击犯罪,追缴漆木器,青铜器等文物共七十余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也介绍,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文物地下埋藏环境发生变化,文物安全存在隐患,亟须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2019年安徽省申请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在发掘过程中,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墓坑为方形,开口边长约51米,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15米。墓坑以东设有斜坡墓道一条,长约42米。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亞”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在东Ⅰ室南端被发现。

谜团4:是否会有简牍出土?答案:墓椁室盖板上发现和采集近千字墨书文字

在工作会之前,历史爱好者们分析,在全国目前发掘的楚国高规格墓葬来看,楚国的葬制有陪葬竹简或木简的习惯,如果该墓葬能出土竹简或木简,从某种意义说,比出土大量金银器要重大的多,因为文字的记载对于研究楚文化提供更加直接和明确的证据。

在工作会现场,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谜团5:武王墩墓规模是不是超过以往?答案: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

在工作会之前,历史爱好者们猜测,墓的规模是不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

在工作会现场,专家介绍,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