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展出回归文物 “讲述”70年国宝回归史
2019-09-17 15:19:33
圆明园兽首。
新京报讯 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600多件国宝,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它们走过曲折归国路,讲述着一段70年流失文物归国的艰辛历程。
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此次展览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从15万余件回归文物中,遴选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统筹调集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
每一件圆明园兽首的回归都曾震惊全国。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包括鼎、簋(鬼)、盨(须)、壶、甗(演)、霝(灵),品类丰富,铸造精致、保存完整。
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伯远帖》。
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五牛图》。
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别名“海归天王”。
20世纪50年代,从收藏家陈仁涛手中抢救征集的钱币。
义和团旗帜。
甘肃秦公墓出土的秦公铜鼎。
责任编辑:徐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