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大学组)——“工程应用创新项目”竞赛规则

1赛事简介

人工智能工程创新项目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运用机械、传感、控制、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鼓励自由创作符合人工智能相关概念的作品或新产品。

2比赛场地与环境

2.1比赛场地

现场提供桌椅供选手演示或展示实物,现场搭建的器材及电脑一律自备。

2.2赛场环境

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3比赛规则及内容

3.1工程应用创新项目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创新应用组:该组别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应用创新,其立项意义明确,重在应用新的领域或新的范畴对象,同时突出算法的可移植性和有效性,对于不涉及硬件的作品,应提供相应的APP或者GUI可视化界面,其他作品涉及的软件、硬件或机械结构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创新制作组:该组别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从外观、机械、控制电路、软件算法等多个角度体现所设计的产品或作品,符合人工智能的概念,着重在突出知识自主性,其所涉及的相关软件、硬件及机械结构均由参赛学生自己制作完成。

3.2在正确体现人工智能内涵的前提下,突出作品设计的创新性,所涉及范围包括机械结构创新,控制方法及驱动创新,视、听感知创新,人机交互创新,仿生机器创新,大数据应用创新等且不限于。

3.3参赛的创新作品应由参赛学生独立或集体协作实践及完成,不得跨学校联合完成,或直接使用在其他类似比赛的获奖成品参赛,,也不得直接使用上一届比赛成品参赛,如有发现取消比赛成绩。

3.4创新作品需体现以下五个要素:

3.4.1符合创新设计的要求,正确体现人工智能的内涵;

3.4.2作品演示的完整性和创作的新颖性;

3.4.3科学研究创新的工作量;

3.4.4研制过程和作品成果均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3.4.5不仅要体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思想,还有注重作品的技术应用,外观设计、制作工艺、观赏性。

3.5比赛内容

3.5.1创新设计展示

3.5.1.1原则上必须完成实物制作(创新应用软件开发除外)、并携带实物到现场进行演示或展示。现场搭建的器材一律自备。

3.5.1.2参赛队需为自己的参赛作品制作一块展示板:高1.2米、宽0.9米(一律竖放)。

3.5.2现场问辩

3.5.2.1参赛团队讲解和演示时间大约5分钟,注重讲解参赛作品的创意或创新出发点、团队协作分工、关键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实现过程、部分关键功能演示。

3.5.2.2评委问答时间通常5分钟左右。

3.5.3技术资料

3.5.3.1参赛团队信息,包括指导老师、成员(排名顺序)、学校、联系方式。

3.5.3.2参赛作品研发报告,包括项目简介、国内外类似研究调研、技术方案(机械装配图、控制电路图、算法原理等)、试验过程等。技术报告打印5份带到现场,以便裁判评价。

3.5.3.3参赛作品实物照片与视频。

3.5.3.4上述技术资料制作成U盘拷贝带到现场。

4参赛队伍要求

4.1报名应由单位,机构,学校统一报名,同一所院校参加过往届本类别比赛的作品不能再次申报,2-3人一组。

4.2参赛队员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自主、妥善地处理在比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尊、自重、自律、自强;友善地对待队友与对手;尊重志愿者、裁判员和所有为比赛付出辛劳的人,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

5任务及得分

5.1两个组别的评分标准如下(满分100)

5.1.1创新应用及制作:创新应用或制作特色明显(10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与对比(10分),符合政策导向或与热点背景结合较为紧密(5分)。

5.1.2完整性: 技术资料完整,框架清晰,语言规范,逻辑顺通(10分)。

5.1.3设计制作:结构合理,制作内容与技术报告对应,硬件美观(10分)。

5.1.4问辩环节:陈述清晰,针对提问回答正确(15分),能客观表达对创新的深入理解或应用前景的深入分析(15分)

5.1.5演示环节:作品演示过程的完整性,演示过程伴有讲解(20分),展板内容简明,视觉效果好(5分)。

5.3参赛队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的评分总和)/(评委数-2)。

大赛组委会拥有对本规则的解释权。


责任编辑:赵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