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人才”模式应“疫”而生 引业界热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京东、苏宁等平台线上单量激增出现“用工荒”,而不少传统服务型企业和单位则出现人员待岗现象。近日,“共享人才”模式应“疫”而生。它能否有效帮助企业抗“疫”自救?对此业界热议纷纷。

在世界“美食之都”成都,餐饮业是“共享人才”的主要出口。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10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共享人才”招工令,明确用人需求、招工单位和应聘流程。据成都市电商协会秘书长吴蕾介绍,在发布招工令的同时,协会也考虑到了潜在的劳动法律风险,所以目前主要是帮一些需求迫切、内部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招募,“他们有比较完善的应对措施”。

“共享人才”模式是否能助企业纾困,特别是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企业?记者采访发现,成都各大餐饮企业对此相对冷静、审慎。

“摸着石头过河”。成都蜀大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侠说,公司有近百名员工到盒马鲜生上班,之后因公司需要召回了一部分人,目前还有60多名员工继续被“共享”。

“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灵活的用工模式来解决我们招人难、管理难、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江侠说,“共享人才”模式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减少出现闲时员工无事可做、忙时缺人手的状况,为企业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利用闲置时间增加收入的方式或渠道。但“共享人才”在劳动关系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权责分担等问题上仍需不断摸索完善。

“对我们而言,‘共享人才’模式能够解决部分员工的就业问题。”成都柴门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谢燕表示,疫情期间餐饮企业遭遇“寒冬”,业内预估疫情结束后生意“回暖”仍需时间,因此复工后人员需求可能达不到此前的数量。该公司48名成都本地员工已于2月8日被“共享”到盒马鲜生上岗。

谢燕同时也指出,由于零售业工作强度较大、连续工作时间较长,部分员工已对不同业态的工作和新的企业文化“水土不服”。谢燕说,公司以员工意愿为主。目前暂时只与对方签了一个月的合作,对该模式仍在观察中。

大型餐饮连锁品牌大龙spaceD火锅在全国拥有300多家门店,上万名员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致其门店生意冷清。对“共享人才”模式,成都大龙spaceD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柳鸷坦言并不支持。“零售行业和餐饮行业具有一定差异,通过短短一两天的培训时间,员工是否能够达到上岗要求?两个行业工作场景、环境差异较大,如果员工融入到新的企业文化中,是否会造成人才流失?员工在公共场所工作,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如何规避?”柳鸷认为这些都有待商榷,“共享人才”模式也需要时间去磨合。

“共享人才”模式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备受业界关注。四川省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主任杜伟认为,“共享人才”模式下,劳动者和电商之间是何种关系需要界定清楚。在“共享人才”与电商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电商可能存在无法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与“共享人才”的劳动关系解除违法或没有按时支付加班费、无法核算工资数额进而无法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四类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需要引起注意。

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祎看来,灵活用工是未来人力资源供给的趋势,但目前这种“共享人才”模式可能只会在特殊时期或局部领域有所应用。如果企业考虑采用这种模式,应该加强培训和管理,签订有效的协议来保障员工及企业自身的权益。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