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震监控能力达1.0级以上 震后30秒自动报告

11月14日下午,北京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地震局局长孙建中介绍,当前北京地区地震监控能力已达到1.0级以上,震后30秒即可发布自动报告。

发布会由北京市地震局、市住建委、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召开,介绍推进北京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情况。

震后定位精度优于3千米

何为韧性城市?通俗来说,当灾害事件发生时,韧性城市能够及时感知、快速应对,迅速恢复,保持城市基本正常运行,并通过自我调节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代表了城市未来安全发展的方向。

北京市地震局局长孙建中介绍,鉴于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北京的韧性城市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地震风险下的韧性城市建设。

地震预警方面,北京市陆续开展了南口-孙河等5条主要地震活断层局部区段的探测,并用于城乡规划建设。

地震监测方面,建成了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孙建中表示,当前有感地震约在2.0级,而北京地区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0级以上,即大多数市民无感情况下,即可监测到。同时,监测定位精度优于3千米,震后30秒发布自动报告、5-8分钟发布正式报告,1小时内提供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图。

同时,可以实现对震情有效跟踪分析和研判,建成了北京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工程地震数据库。

全市中小学校舍抗震全部达标

房屋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方面,北京中小学校舍已全部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共改造学校1290所,单体4374栋,完成了防火、防洪、防雷击等配套设施改造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学校的迁移避险工作。

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正在进行当中。第一轮整治(截至2015年底)中,共完成楼栋抗震加固改造488万平方米。同时,完成37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占存量的80%-85%。

此外,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68处,总面积2200万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万人。构建起市、区两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灾情速报网。

责任编辑:赵文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