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格子化,“双绿”走天下——湖北省监利县网市镇以“双水”大规模与“绿”品质增收
老百姓会算经济帐。
土地集并之后,再统一改造,于是摇身一变,身价倍增。完善供水、供电的设施,完善四通八达的道路,这样呈现崭新的生产基地,经济价值陡然上升很多倍,以很高的价格发包给合作社。各户的土地尽量集并于其中,这样得到很高的发包收入,每亩的发包收入可达到800元,村民早早得到这笔收入,之后再在合作社务工,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有的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有经商门路的,则怀揣着土地发包的收入,潇洒地去外面打工发财去了!
据担任“双水双绿”副指挥长的镇委副书记吴昊、镇委委员副镇长王新扬介绍,推动这项工作的时候,群众由怀疑,到抵触,到相信,到积极参与,有个很长的磨合的过程。但是老百姓都是会算帐的,明白晚了的,错过了土地集并与统一整改的时机,反倒急得不行。比如有个叫罗武力的村民,起先有些怀疑,待看到大伙儿都纷纷加入了,并且早早把发包收入揣到了口袋里,他终于醒悟过来了,可是任他再三请求村干部,却错过了推土机、挖掘机施工的时间,弄得家人总是埋怨他。
在刘王村,竟然有440户村民,集中了1114亩低洼地,建成了焕然一新的浩大如湖泊的稻虾共生基地,配套修建的道路四通八达,供电设施到达每个角落,各类供水与出水管网,一应俱全,从此不再是原来的各家各户的散乱差的小池子的状态,而是现在的大军团作战,以省时省工的高效农业与绿色农业,来立足于市场。在铁嘴村,规模更大,集约改造的土地达到4500多亩,推成了105口整齐的稻虾池,以前一个农民只能经营20亩的虾稻池,现在4500多亩的面积,只需要20多个劳动力就可以胜任。因为道路、电力、水系,全部是配套的,各类机械得到广泛的使用,劳动的效率无数倍地提高。在网市镇的统计数据中,全镇23个村都有积极的行动,集约改造的农田达到4万亩以上,受惠的农户达到5218户。
所以不怕农民不配合工作,就怕农民不会算帐!不怕农民不会算帐,就怕干部的“教学”不到位!水泼在坡上,没有不流的,干部的引导工作做到位了,群众没有不懂的!
“乡村振兴”好戏连台。
在明剅村,乡村振兴计划卓有成效。一是“拆违”,这可是很多村里不敢涉足的。该村组织村民代表,制订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凡与道路规划有矛盾的,都要动员村民自行拆掉。城里的拆迁都如此之难,而一个村委会的力量有多强呢?但是该村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充分树正气,扬新风,并妥善做好补偿与宅基安置的工作,成功实现了“拆违”十多处。二是道路加宽了,路灯架起来了,沟渠疏洗了。三,该村现在正集中力量,建成一个“弯子林湿地公园”,以及打造一个面积为3000多亩的稻虾共生基地。村支部书记李传乾是个当了12年兵,并有几年经商经历的80后,对村里的振兴计划充满热情。
他站在该村的面积庞大的“弯子林”里,对我们说,“我们村的乡村振兴计划,得到了县委黄书记、镇委肖书记的高度重视,已经很多次来村里指导工作,要我们村立志成为环保典型、致富典型、振兴的典型!”他说,“这片弯子林今后将是镇上的居民与周边村民的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我们村招商引资的一张生态名片!”
再如铁嘴村,我们驱车进入其稻虾共生基地,但见4500多亩的面积,一望无际,直铺天边。电杆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劳力们开着三轮车,在里面穿梭劳作。客户们开着小车,在里面垂钓休闲。水稻翻着金浪,莲池花摇叶卷,一派迷人的景象。这里不仅是村民的“聚宝盆”,也是村民赏花消遣的好地方。走进刘王村、小潭村、明剅村,处处都是这样的美丽景象。
“映日荷花别样红!”网市镇以“双水”的集约经营,让土地充分提升了经济效益,而水稻与水产品的“双绿”的品质,让这里的产品深受市场的欢迎,立于市场不败之地!还有各类乡村振兴计划,在各个村上演,全新的网市镇,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以其不一样的面貌,步入崭新的新时代!(作者:安频 昌柏)
责任编辑:郝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