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麋鹿苑升级北京生态博物馆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从科学发现到本土灭绝,从漂泊海外到重返故里,从物种繁育到种群复壮……8月24日,正值麋鹿回归祖国34年,第二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在大兴区开幕。大会上,国内首个室内外融合的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式对外发布,《麋鹿东归》常设主题展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大兴区还将向张家口市赠送70只麋鹿。

昨日,小朋友在麋鹿苑参观《麋鹿东归》常设主题展。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生态博物馆落户大兴

昨天,大兴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北京生态博物馆项目。生态博物馆选址在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建设规模近3万平方米,包括展览展示区、科普教育区、科学研究区、展品储藏区、公共服务区五大区域。其中室内馆规划地下两层,地上一层。根据现有湿地公园和麋鹿苑发展条件,因地制宜,通过室内陈设展示与室外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式整体建设。北京生态博物馆还具有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等现代博物馆的七大功能,形成馆内有历史、馆外有未来的发展格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将以麋鹿文化、皇家苑囿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展示内容,展示中国和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就,呈现人类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杰出实践。”

张家口成为麋鹿新家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完成河北张家口放归地的考察,选择张家口作为麋鹿新栖息地,计划向河北张家口洋河湿地赠送70只麋鹿,其中在本届大会上首批赠送24只,共同推进永定上下游以鹿为媒、文脉相连。

麋鹿回归34年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分别向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河北滦河上游、江西鄱阳湖等地直接输送了520只麋鹿。截至目前,共建立了40个迁地保护种群,迁地保护种群数量达到2200只左右。

亮点1

全球首个麋鹿保护联盟成立

第二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林业局、英国乌邦寺、世界自然基金会6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麋鹿保护联盟”,这是全球首个以麋鹿保护名义发起成立的联盟。

该联盟通过推动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国家公园建设,共同打造麋鹿国际品牌。联盟还将进一步规范麋鹿保护、管理、利用的规程和法律准则,组织开展麋鹿保护国际合作,募集国内外麋鹿保护资金,强化项目落实。整合和推广麋鹿研究与保护经验,建立国际间麋鹿种群和科技交流机制,为麋鹿野生种群生存繁衍,保留良好的生态空间,打造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中国样本”。

此外,麋鹿监测与研究实验室同步启动运行,以麋鹿监测与研究实验室为平台,通过对全国麋鹿迁地保护种群进行监测和关键技术研究,搭建起种群之间的交流机制,逐步建立起麋鹿保护的“中国网络”。

亮点2

《麋鹿东归》展长期免费开放

麋鹿也被称为“四不像”,一直是大兴南海子的“土著居民”。

8月24日,在麋鹿苑开展的还有《麋鹿东归》主题展览,分为麋鹿起源、文化渊源、科学发现、本土灭绝、海外流离、麋鹿东归、种群复壮、生态大兴八个单元,通过多层次图文展板,互动造景,标本展陈和多媒体,首次向公众系统展示了麋鹿文化在物种保护、生态建设、国际交流、民族命运等方面的内容。

现场的“麋角展墙”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该展览用麋鹿脱落的鹿角造景展示了麋鹿从1岁到4岁的鹿角变化,直观呈现麋角形成“王冠”的过程。“雄麋鹿的身躯高大,其角重复分叉,形成巨大的树冠状,看起来非常雄伟美观,象征着鹿王高贵、领袖的地位。”展览设计者介绍说。

除了“麋角展墙”,“鹿王争霸”标本全面还原出两头雄鹿对决争霸的特殊场景,前来参观的市民可以感受到麋鹿为了争夺“王位”进行激烈决斗的气氛,仿佛身临其境。

作为常设展,《麋鹿东归》将长期在麋鹿苑免费面向公众开放,未来电子版展览也将同步上线,方便市民通过手机浏览展览信息。

亮点3

6人获评“突出贡献者”

本届麋鹿大会特别组织了“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评选,向麋鹿东归和种群保护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人士致敬。最终玛雅·博伊德、谭邦杰、王宗祎、曹克清、宋世孝、汪松等6人获评“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

在这6人当中,玛雅女士是特殊的一位。她于35年前来到北京,将麋鹿重引入项目带向成功。先后参与到上世纪90年代为麋鹿选择在长江沿岸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和2010年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定总体规划等重点项目中,为麋鹿保护奉献终生。

“麋鹿是国际交往的受益者,是民间外交的先驱使者,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纽带。”大兴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兴区通过举办麋鹿文化大会,邀请全球生态保护机构、动物保护组织、文创达人共同打造麋鹿文创IP,塑造麋鹿文化底蕴,将大兴麋鹿品牌打造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

背景: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命历史。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时,南海子是它最后的栖息之所,1985年世上仅存的18只麋鹿东归回国之时,这里也是它最初的家园。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非常重视麋鹿保护工作,以资金投入支持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通过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麋鹿生物学研究与技术集成、迁地保护种群建立三项举措开展麋鹿保护,先后闯过“繁育保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三道难关,使麋鹿保护种群不断复壮,麋鹿保护因此被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摄影记者李木易

责任编辑:徐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