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11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济源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济源市“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image.png

  发布会上,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介绍,近年来,济源聚焦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七个方面作示范”的目标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正不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济源新篇章。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与工信部火炬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居全省第2位,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个企业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庄建球表示,济源的发展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加快产业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所在。济源立足转型发展关键期,坚持特色发展、以特取胜,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优势产业集群成势,有色金属产值接近2000亿元,特种钢跻身中国优特钢第一阵容,电子信息、纳米材料、水处理剂、高性能合成金属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0%、营收超350亿元,济源河大纳米公司成为全省首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链主企业。

作为一座年轻的工业城市,济源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布会上,庄建球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济源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工业化水平达70%以上,有效带动了城市发展。“传统产业对济源来说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济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庄建球说。

搭建平台 与哈工大新签约建设新材料联合实验室

在纳米材料、特种铅合金技术研发与孵化等领域建成15条中试生产线,联创郑大绿色催化研究院、洋葱分子育种实验室进展顺利,与哈工大新签约建设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居全省第4位。部署推进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率先引入科技计划项目委托第三方管理,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地方标准,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做强产业 推进有色金属产值向2000亿元迈进

积极融入省“7+28+N”产业链群,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立足加快实现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变的奋斗目标,培育壮大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8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有色金属产值向2000亿元、钢产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和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纳米材料、食品饮料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能源新能源、绿色环保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企业 豫光集团入选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持续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和培育机制,持续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豫光集团入选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100强。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实现三年翻番目标。

抢抓先机 在前沿新材料、碳捕集、氢能及储能等领域抢滩布局

围绕国家、省明确的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梳理找准济源能够承接的具体落点,持续在前沿新材料、碳捕集、氢能及储能等领域抢滩布局,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全省最大的氢能供应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机器人共享工厂、智能研究院等人工智能产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