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补短板”不能“短视”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以补齐短板弱项、增强整体效能为靶向,持续做好强基固本工作。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时常面临“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根线”的工作局面,“补齐短板”更是“千头万绪”,要想在“减负”中提高质效,切不可“短视”推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最后演变成“顾头不顾腚”。

发现“短板”,要“望闻问切”找源头。要坚持深入乡村“望”民情,放下身段“问”计策,把准脉搏“切”症结,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多运用“求解性思维”,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如在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方面,不是把牌子摘了,就算清理了,更不能“一刀切”,把所有牌子都摘了,面对新时代新任务,牌子准入、职责落实、督查考核等机制的健全,才是更好落实工作的前提。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真正把增加基层负担、影响工作质效的问题找准确、改到位。

剖析“短板”,要“深挖病灶”找原因。针对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经常、带富能力不足、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问题要从优机制、强本领、重激励等角度联动开展,个性问题要因地制益、突出特色,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不断调适、优化和再平衡,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要盯住根本问题、关键环节,标本兼治,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基层党组织深化“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同时要开拓思路眼界、提升能力方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领头雁”。其次要从紧盯结果导向,让党建考核事项成为工作实绩,发挥党建助推器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把场所面积、功能设置、作用发挥等薄弱环节作为日常工作,抓在经常、抓到实处,避免“临时抱佛脚”。

拉长“短板”,要“辩证施治”谋全域。“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要树牢“大党建”思维,着力“短板”变“长板”,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对事情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防止就事论事、单兵突进、零敲碎打。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中,强化统筹力度,互联互动、系统推进,在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系统优于个体,要增强整体意识,善于运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农村和城市是基层党建的主阵地,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系统全面、长效有力地部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同时,要持续推进企业、机关、医院、学校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作者:新密市委组织部 周亚琼)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