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三河尖镇:淮河古镇气象新 特色产业助振兴

固始县三河尖镇地处豫皖鄂三省交界点,因淮河、史河、泉河“三河”汇流于此而得名。近年来,该镇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小麦、柳编等产业,同时积极谋划建设固始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向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望无际的小麦随风飘荡 周程新 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小满过后,迎来麦熟时节,在三河尖优质弱筋小麦高标准示范基地内,麦浪翻滚,黄绿交接,成片的麦田与绿树、民居、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为了改变耕地长期以来由农户分散种植,成本高、产出低、效益差的状况,2021年起,三河尖镇对蚌山村等10个行政村流转土地50000余亩。如今的基地已经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大农业格局。配套观光台、停机坪、5G可视物联网等“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粮食种植信息监测、病虫害防治和土壤优化,进行全程科学化跟踪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实时生长情况;科学质检、智能温控、科技防虫等让粮食的“住房”条件越来越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科技智慧的加持下,该基地产出的小麦不仅高效增产品质好,还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卖出了好价钱。

“现在,智慧农业核心设施已应用于田间地头,大粮仓插上了‘科技翅膀’,书写出一张张智慧农业答卷。”固始县粮油集团公司总经理田向东说道。

精美的柳编工艺品 周程新 摄

挑、压、缠、绕、勒……走进三河尖镇河南达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制作柳编。一根根柳条在他们的手里上下翻飞,经过起底、周径、编帮、收口等工序后,就变化成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柳编工艺品。

“我们公司建立有五六年了,每年的产值都在上涨,去年大概在3000万,今年估计要多一点。主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以出口为主。”该公司负责人任中好介绍道。

柳编是固始县三河尖镇传统支柱产业,编织技艺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108家柳编企业带动全镇7千户农户,1.6万人发家致富,现有柳编工艺品20多个系列2万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欧、美、韩、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产值达3亿元,是固始县唯一规模化出口创汇产品。

近年来,三河尖镇不断探索柳编产业发展新思路,建立技术培训中心,积极培养中青年技艺传承人;牵头全镇46家柳编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柳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全镇柳编文化事业的发展后劲。采取“协会+公司+农户”模式,形成了以三河尖镇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乡镇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人均增收1.1万元左右,成为真正的强镇富民产业。

三河尖镇把小柳条发展成大产业,目前已形成集种植、加工、研发、外贸于一体的完整链条,让这个流传千年之久的老技艺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三河尖镇望岗老码头 周程新 摄

在该镇望岗老码头附近,数十条船蓄势待发。走进信阳港固始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各种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保质保量向前推进,一片繁忙景象。

为畅通内河航运网络,助力淮河生态经济带及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固始县大力推进内河航运项目建设,谋划了信阳港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信阳港固始港区往流作业区工程。

2024年4月3日,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固始境)开工,工程完成后,将极大提升淮河航道的通行能力,为沿线地区的工农业产品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水上运输通道,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镇将结合信阳港固始港中心作业区、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升级工程、三河尖镇淮河特大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强做大支柱产业,使三河尖镇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三河尖镇党委书记李明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李泽昌 张翅)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