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收储库点826个!河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及应急物资储备
12月6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介绍和解读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方面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河南省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张弓介绍,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任务更加繁重。
在粮食收购方面,针对夏粮因遭遇“烂场雨”,部分地区出现小麦籽粒萌动、发芽的问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牵头出台受损小麦收购方案,明确了省市县财政共担、定点企业敞开收购、产销对接等具体措施,全省共确定定点收储库点826个。同时,大力引导饲料加工和工业用粮企业入市收购,开展省内外产销合作。监测数据显示,河南省受损小麦收购均价1.25元/斤,达到了种粮农民预期。“针对秋粮收购期间连阴雨天气,我们主动开展收购指导服务,强化收购进度统计和价格监测,加强执法监管,收购市场保持顺畅有序。截至11月30日,全省全社会收购粮食约600亿斤,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张弓说。
在完成国家下达储备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品种及布局。截止目前,河南省现有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原粮储备,大致满足全省3个月的市场销量。此外,郑州市作为大中型城市,建立了能够满足15天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储备,其他省辖市也建立了一定的成品粮储备。除政府储备外,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督促和指导全省规模以上的面粉、大米加工企业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储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会责任储备企业220家,基本形成了全省功能互补、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多元储备体系。
同时,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健全完善全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粮食统计入统单位4700多家,固定价格监测点198个、城乡居民调查户3860家,年均对外发布粮食市场监测信息400篇左右,向全社会传递行业准确信息,助农增收、助企增效。目前,全省已纳入粮食应急保障信息系统的各类应急保障企业共计4360家,实现了粮食应急网络城乡全覆盖,紧急状况下能够实现各类应急企业高效调运、及时保障。
会上,张弓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53亿元,同比增长4.3%。深入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全省小麦粉及其工业化馒头、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年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预制主食、酸辣粉等便捷和休闲食品发展迅猛。除此之外,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财政资金支持。为保障粮食收购工作,我局协调省农发行准备收购贷款资金500亿元,确保企业有钱收粮,能够敞开收购。为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5亿元粮油深加工扶持基金,省财政每年补助资金3亿元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带动社会项目总投资超过16.2亿元,助力企业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自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项目”116个,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加工产能215.5万吨,提升应急加工和应急供应能力184万吨。近两年,全省累计改造仓容近100万吨,特别是针对粮食储藏环节常规储存损失率高、品质劣变等问题,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全省实现低温准低温、气调储粮的仓容达到671万吨,实现仓储环节高质高效、常储常新。
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支持粮食产业优势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支持企业科研人员与科研院校、科创企业开展互助合作。近两年,全省全行业入统单位共获得各类成果近2000项。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突出粮食专业技能培训,近两年,全省全系统新增技能人才1214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805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朱金博)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