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擦亮城市名片 文明创建永不止步

初冬的清晨,漫步在河南省汝南县城区,只见整洁的市容、畅通的道路、精巧的建筑、多彩的花木、文明的市民,构成一幅和谐宜居的美好画面。

如今,素有“中国最美小城”之称的汝南,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正以昂扬的姿态,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迈进,致力把城市建设成为生态涵养的容器、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家园。

11月25日,在汝南县南湖湿地公园,到处浸绿染碧,风景如画。“这是城市里的天然氧吧,也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王全中的话语里不无自豪。

从昔日“汝河故道沼泽地”到今天的“网红打卡地”,纵贯千年古县的汝南之变,是汝南县文明创建带来的成果之一。此外,汝南县还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该县民生工程中的城市改造提升项目,利用闲置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城区零碎空间,采取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空地补绿等措施,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提升一批“口袋公园”,打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景”的美好生活空间。

“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长满杂草,堆满垃圾和枯枝烂叶。”在红星广场公园带孩子玩耍的滨河小区居民赵女士告诉笔者:“自从小公园建成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景、休闲放松、锻炼身体,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红星广场公园最大的亮点是汝南县的红色教育基地。该县按照汝南革命历史事件时间顺序设置了18组红色文化雕塑,每逢重大节庆日,全县社会各界都要到这里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像红星广场公园这样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分布在汝南县城区的各个角落,均按照不同主题进行打造。这些精巧的“微空间”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扮靓城市形象的一颗颗“明珠”。如今,当你漫步在北汝河岸边,处处是绿,步步见景,令人流连忘返。

文明创建,让汝南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当你步入今日汝南城,你会感受到这里环境宜居,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人们在那里幸福地休憩、游玩;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同步进展,进一步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近几年来,汝南县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行走在汝南县城的大街小巷或广场、公园,“道德模范”墙、“汝南好人”榜以及各具特色的文化墙随处可见。

汝南涌现出了邱长兴、闫妮、王国顺、宋启明、贺一平等9名“中国好人”,另外还有4人成功入选“河南好人榜”,2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12人荣获“驻马店好人”,100多人被评为“汝南好人”’和“道德模范”。“好人之城”正成为汝南的新名片!

全县有3000余名注册志愿者和“五老”协会、草根爱心群等一大批民间团体活跃在创文第一线,市民参与率高达95%以上,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

汝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林建民告诉笔者,随着“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现在,市民随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动讲卫生的多了,创造优美生活环境、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广大市民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城市,因创建而美好。汝南城实现了环境美化、经济提速、民生幸福的“同频共振”,开出了璀璨的文明之花。

“创建,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创建,是一场永不终止的竞赛。”汝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文斌说,“站在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新起点,我县开启了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的新跨越,让广大市民在参与创建中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带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汝南县委网信办)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