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参战老兵朱牛成:“医者”仁心报桑梓

“走!找老朱去。”30多年来,河南省内乡县七里坪乡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遇到小病小疾或碰到烦心事儿都要寻求一个名叫“老朱”的人帮助。

百姓念叨的“老朱”,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叫朱牛成,是一名退役军人,现任县医药公司七里坪乡医药站站长。他退役后,永葆军人本色,秉持为民情怀,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主动参战,精忠报国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首《血染的风采》,是一首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歌,也是朱牛成最爱唱的军歌,因为这首歌折射着他的军旅生涯。

今年58岁的朱牛成,18岁从高黄村参军入伍,1985年入党。他在服役期间因公受伤,当时正值部队接到通知将参与对越防御作战,他完全可以退役回家,得知消息后,他毅然坚持留下来。

朱牛成在部队时获得的奖章和证书。张香云摄

“我从小就喜欢《岳飞传》,好男儿就应该精忠报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要参加对越作战!”朱牛成手持“请战书”,把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找了一个遍,态度坚决,意志坚定,强烈申请参战,其不怕牺牲、矢志不渝、报效祖国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部队首长,特批他参加老山前线防御作战。就这样,他驻扎在那拉口,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坚守在猫儿洞,忍受着40多度的高温和潮湿,每天只吃两顿饭……。

“作为一名军人,上战场就要与敌人战斗!”朱牛成心里默默念叨着,等待着与敌人交战的机会。

“1987年部队转守老山李海欣高地。一天夜晚,突遭一小股越军突袭,排长命令我随机应对。我瞅准时机,接连向敌人投掷两颗手榴弹,在爆炸声中随即听到敌人的呼喊、呻吟与哀号……越军无隙可击,狼狈逃窜。为防止越军冷枪射击,我匍匐到前沿阵地检查时,捡到敌人冲锋枪一支……随后,当我发现小股越军发现我军人数较少再次企图突袭时,我果断用电话呼叫炮兵支援。倾刻间,密集的炮火对前沿阵地实施全覆盖、饱和式打击,敌人丢盔卸甲,逃之夭夭。我们最终取得了防御作战的胜利!”回忆战斗岁月,朱牛成激情澎湃。

长达4个多月的老山防御作战中,朱牛成带领全班战士,坚守住了哨位,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作战任务,荣立一等战功,是目前内乡县仅有两名一等功获得者之一。同时,他还荣获“老山作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转业地方,赓续“军魂”

1988年12月朱牛成光荣退伍。作为伤残退役军人,按照当时的安置政策,组织上安排他到内乡县医药公司机关工作。但是,当他听说家乡-七里坪乡医药站地处深山没人愿意去,而家乡父老乡亲缺医少药,县医药公司领导正为此事作难的情况后,便毅然决然申请到七里坪乡医药站工作。这种勇于担当、为家乡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县武装部、县民政局、县医药公司、县人事劳动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1989年初组织上正式任命朱牛成担任七里坪乡医药站站长。这一干就是33年,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默默的尽着一己之力。

在乡医药站工作中的朱牛成。张香云摄

转业地方,赓续“军魂”。作为七里坪乡医药站站长,朱牛成承担公司在七里坪乡的中西药和医疗器械批发零售及中药材收购加工等任务,工作琐碎且繁重,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跋山涉水、进村入户、风餐露宿他毫无怨言。33年来,朱牛成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退役军人的素养来严格要求自己,扎根乡村、敬业奉献,锐意进取,使七里坪乡医药站旧貌换新颜,为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年年被县医药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彰显了革命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作风。

“药品给父老乡亲服用,如同给亲爹亲妈服用,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在釆访中,朱牛成郑重地告诉笔者。多年来,七里坪乡医药站的药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为100%。为保证服务质量,朱牛成制订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高峰岗,每天上午10点到12点,药房药品的调配人员增加两人。为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药品调配认真执行医药卫生部门制订的“四査十对”服务标准,药房工作人员在调配、审方、核对、发药等工作中密切配合,发出的药品按要求书写清楚,尽可能为患者作详细清晰的说明,从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朱牛成还经常做一些“分外”的事情。2020年的夏天,七里坪乡野獐村的一个农民在河边不慎被一条毒蛇咬伤小腿。据推测,这条毒蛇可能是从上游的山林顺着河流进入内乡境内的。这个农民被送到七里坪乡卫生院时,毒液已经侵入到了大腿,如果当时不及时救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者载肢,重者死亡。得知这一情况后,朱牛成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到治疗蛇毒的药物,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救死扶伤是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天职,这是我应该做的。”蛇毒患者痊愈后,为表示感谢,坚持要给朱牛成红包,被朱牛成婉言谢绝。

朱牛成本人是三等乙级伤残(八级)退役军人,对残疾人和鳏寡孤独者有着特殊的情愫。他从事医药卫生行业33年,爱心之路也走了33年。

“医药站接地气啊!”来买药的王老太太说:“老朱站里的药物非常适合乡下百姓,因为花很少的钱就能把病治好。”

朱牛成除了乐于助人,还乐善好施。医药公司职工闫军英脑膜炎病危,他捐款1500元;2003年“非典”期间,他专门到县红十字会捐了 1000元钱,还积极配合乡政府搞好村子里的防疫;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不仅带头捐了 2000元钱,还积极发动乡亲们捐款捐物;这两年新冠疫情期间,他累计捐款7500元,还不时捐献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物品;33年来,朱牛成为老家高皇村村民捐款修路、建学校、买健身设施……他自己都已经不记得总共捐了多少钱。

朱牛成经常拿家里的钱办善事,时间长了,他的妻子有了意见。然而朱牛成却说:“当年,如果没有父老乡亲们的帮助,我当不了兵,也入不了党,没有组织的关怀,我们的医药站也经营不好,没有稳定的收入,咱们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好日子,何况每年每月国家还给我发放伤残军人补助金呢,咱们得回报社会啊!”

经过朱牛成反复做工作,他的妻子早已成为家乡捐款“发起人”“爱心人士”,现在他的儿子、儿媳都成了他的“爱心接班人”。每年,他的儿子、儿媳都会陪同他一起去敬老院给老年人免费体检、送药。一旦有了为乡亲们帮忙的机会,他的儿子比他还积极。

在朱牛成影响下,儿子朱彦博不但深入钻研中医药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坐堂行医,服务百姓,还驻村蹲点,成为奋战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山村民众由衷感慨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子共同为百姓,担当作为民称赞!

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但是,从一等功臣到深山乡镇医药卫生工作者,朱牛成始终不忘初心,永葆军人本色,秉持为民情怀,对党忠诚,恪尽职守,做好山村医药卫生事业,全心全意服务家乡父老乡亲,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和各级组织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徐浩 许圣义 余明辉)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