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已启用多座蓄滞洪区 官方介绍运用情况

  中国网郑州7月30日电  河南省防汛救灾发布会第九场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强就河南省启用的多座蓄滞洪区运用情况进行介绍。

image.png

新闻发布会现场

  7月17日8时至23日8时,河南北部地区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累积最大点雨量辉县市龙水梯雨量站1074mm。强降雨造成淇门以上出现了特大洪水过程,共产主义渠合河、黄土岗以及卫河汲县、淇门站均突破了历史最高水位,洪水位高量大,共渠从合河到黄土岗河段、卫河从汲县到道口河段水位均为建国以来最高。

  河南省水利厅按照《河南省蓄滞洪区运用预案》《河南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要求,从7月21日至30日,相继启用了崔家桥、广润坡、良相坡、共渠西、长虹渠、柳围坡、白寺坡、小滩坡等8座蓄滞洪区。累计转移人口40.46万人。

  根据强降雨汇集和洪水运行情况,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缓解卫河、共渠的防洪压力,根据各市县的申请,河南省水利厅滚动研判,并申报省防指批复。分别于7月21日19时和22日0时30分分别启用了广润坡和崔家桥蓄滞洪区,7月22日11时和23时分别启用了良相坡、共渠西蓄滞洪区,7月23日2时和12时分别启用了长虹渠、柳围坡蓄滞洪区,7月24日22时启用了白寺坡蓄滞洪区,7月30日0时启用了小滩坡蓄滞洪区。其中崔家桥、广润坡、良相坡、共渠西4座蓄滞洪区的进洪方式是自然漫溢,长虹渠、柳围坡、白寺坡、小滩坡蓄滞洪区的进洪方式是扒口分洪。

  蓄滞洪区启用以来,河南省水利厅组织人员加强对蓄滞洪区进退洪水口门的监测,组织专家及时分析研判。对长虹渠蓄滞洪区即将达到设计水位,卫河、共渠水位居高不下时,果断启用白寺坡蓄滞洪区,并通过加大退水口门(曹湾)宽度,增加下泄流量,让洪水快速进入白寺坡滞洪区,控制了卫河的水位和流量,保障了浚县、滑县县城的防洪安全。

  随着白寺坡滞洪区水位上涨,并超过设计蓄洪水位,为保证卫河防洪安全,进一步缓解浚县县城防汛压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台风“烟花”过后,河南省水利厅立即调度盘石头水库于7月29日15时40分,关闸停止泄洪,并于30日0时,启用小滩坡蓄滞洪区开始分洪。

  据了解,截至7月30日14时,除长虹渠、白寺坡、小滩坡蓄滞洪区仍在进蓄洪水外,其他5座蓄滞洪区已基本停止进洪。已启用的8个蓄滞洪区设计蓄洪量共计9.12亿立方米,累计蓄滞洪水7亿立方米,退洪1亿立方米,蓄滞洪区内仍有6亿立方米。

  任强表示,河南省水利部门下一步将继续紧盯水情、汛情、工情和险情,为抗洪抢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及时组织核实蓄滞洪区受灾情况。(张晨)

责任编辑:张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