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抢注商标的知名品牌】网红奶茶花1个亿打假上热搜!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喝奶茶的赵羽,先后投资90万元加盟了一家知名品牌奶茶店,但奶茶的口味却被很多顾客质疑,客流量越来越少。一年多后,赵羽赔了130多万。某日,她接到了一个电话,被告知自己和7000多个加盟商一样被骗了,开的是“假店”。正规茶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品牌方在当年的9月份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一个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深表歉意
2月16日,央视财经报道“#网红奶茶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受到多方关注。2月17日,报道中提到的奶茶品牌“鹿角巷”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对商标注册细则不详,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对此深表歉意。
无独有偶,其实有很多知名的品牌都有这样痛苦的经历,咱们就来盘一盘那些被抢注商标的知名品牌吧:
一、路虎
LANDROVER(路虎)是很多人熟知的越野车品牌,然而公司本来的商标“陆虎”却在1999年就被吉利集团注册。吉利集团称之所以注册“陆虎”商标,是因为自己当时准备收购LANDROVER,没想到后来收购计划失败,LANDROVER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
二、BV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Bottega Veneta(BV)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宝缇嘉”名称遭到抢注,不得不在2013年启动了新的中文名字“葆蝶家”,咋听上去像朋友圈卖的山寨面膜名字,一下Low了不知多少个档次。
三、乔丹体育
晋江的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拥有“乔丹”、“QIAO DAN”、“侨丹”等系列品牌,由于和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重名,商标也与其1997年拍摄的灌篮照片剪影高度近似,所以该品牌一度被认为与迈克尔·乔丹有关系,以低廉的价格在中国的小城市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2010年的销售收入高达29.1亿元,甚至一度谋求上市。
四、同仁堂
同仁堂今年加快海外发展,立志于将中医传播出去,海外发展包括美国,美洲地区,非洲等地区,但是目前还是进不了日本,就是因为“同仁堂”商标早在1983年就被日本企业抢注。
五、海信集团
1999年,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了“HiSense”商标。该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只在中间的字母“S”处有大小写区别。当时海信产品对欧洲出口有限,因此受到的影响不大。随后几年,海信海外销售增长,但是“HiSense”商标就会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样威胁着海信。一旦海信要在德国甚至欧洲发展,西门子的行为就犹如一块“绊脚石”,让海信步履维艰。
六、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德国遭抢注
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抢注。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表示,将在德国柏林提起诉讼,追讨商标权。王致和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三类商标被一家名为欧凯(OKAI)的德国公司注册。这是王致和商标第一次在国外被抢注。同时,王致和集团也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抓紧注册,以避免商标再次在国外被抢注。
七、“五粮液”在韩国的维权之路
2003年,五粮液集团发现一名韩国人将五粮液的汉语拼音“WULIANGYE”在韩国注册成商标。按照韩国商标法,一旦正式受理商标申请和发布公告,异议时间只有一个月。五粮液集团随即向韩国商标总局递交了异议申请,并出具了“五粮液”作为国际知名商标和品牌使用在先的证据。“对方的注册方式属于恶意抢注,想要误导消费者。”但韩方辩称“五粮液”在韩国并不知名,注册不存在误导,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抢注商标,此类行为多是外国知名品牌未及时注册中国商标,导致一些人故意抢注以便捞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开始注重中国市场的开发,这就避免不了中文商标的注册。在中国注册商标需要外国企业引起重视,最好在产品未推出之时就其前铺好路,免得日后引起纠纷。
一旦遭遇抢注,企业就不得不以高昂代价与之合作,或被迫重新打造新品牌。
所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明人要把与自己有关的口号、外号、甚至名字都注册商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