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吃桃胶美颜?“抗糖化”真能抗衰老?专家:千万别盲目跟风美容
来源:中国网综合2021-11-19 11:58:37
大字

吃桃胶美颜?“抗糖化”真能抗衰老?专家:千万别盲目跟风美容】近年来,不少人喜欢用桃胶来煲汤,认为它有美容功效。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介绍说,桃胶是桃树的树皮分泌出来的红褐色或黄褐色胶状物,现代实验研究发现其富含多糖,没有传闻中神奇的美容效果,但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她提醒,桃胶食多不易消化,建议一天食用量不超过15克,而且空腹忌服,肠胃消化不良者应少食,孕妇、特别是在孕早期也尽量不吃桃胶。

image.png

吃桃胶美颜?

她推荐以下两种吃法,感兴趣的人群不妨一试:

1.桃胶银耳糖水

食材:桃胶15克,雪梨1个,银耳5~10克,冰糖30克;

做法:将桃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12小时以上)至软涨,再以清水反复清洗,掰成大小均匀的块;银耳用清水泡20分钟变软后掰成小朵;雪梨去皮切成丁;将桃胶、银耳和水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继续煮1小时后放入梨丁煮5分钟再加冰糖煮3分钟至彻底融化,放温即可食用。

2.木瓜炖桃胶

食材:木瓜1只,桃胶10克;

做法:桃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12小时以上)至软涨,反复清洗去除杂质后掰成小块隔水先蒸30分钟左右;木瓜对半切开,去籽,将隔水蒸过的桃胶倒入木瓜中,撒上少许冰糖蒸20分钟左右即可。(翁淑贤)

image.png

“抗糖化”就能对抗我们身体的衰老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持,“抗糖化”产品俨然成了护肤界的“扛把子”。什么是“糖化”?“抗糖化”产品真的有让人青春永驻的神奇功效吗?“抗糖化”就能对抗我们身体的衰老吗?

今天,就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蔡晶晶为大家揭秘“抗糖化”的真相。

让人又爱又恨的“美拉德反应”

为什么有些食品,例如诱人的蛋糕、充满香气的咖啡、自带浓郁香味的巧克力、吱吱冒油的烤肉等,对人们来说总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呢?这要从一种反应说起。

最早,人们发现,甘氨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共热时会形成褐色的化合物,并可以闻到香气。后来的研究发现,这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间的反应,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非酶褐变,称为“美拉德反应”,也就是常说的“糖化反应”。

正是这种反应成就了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做食品的人可以用美拉德反应制作出各种你想要的色泽和味道。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在品尝美好味道的同时,美拉德反应也形成了丙烯酰胺、呋喃、杂环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而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癌症、慢性病,以及加速衰老。

特别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它导致衰老可不只一种方法。部分研究认为,这个物质对皮肤的损伤是使胶原蛋白的脆性增加,容易断裂,进而产生皱纹,其本身的颜色使我们脸色发黄、暗沉。其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加速人体衰老还体现在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比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有研究发现,上述患者体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糖化反应”和皮肤衰老密不可分。

image.png

戒“糖”能防衰老?你想多了

就丙烯酰胺、杂环胺这两种产物来说,前者在食品中主要由高淀粉含量的食品原料经油炸、焙烤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后者在烧烤、煎炸的肉类形成。那么,人们开始思考是不是不吃这些过度加工的食品,就可以实现青春永驻呢?遗憾的是,不能。

减少高温烹调,不吃烧焦的食物,避免过多食用烧烤、煎炸的食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减少可能致癌物的摄入。然而,另一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就没那么好“对付”了。爱美女性最担心的也是这种物质。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人体内有两个来源:一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合成,二是通过进食摄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糖,并不只是甜甜的糖果,而是碳水化合物,它是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糖的总称。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戒糖”,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远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远离衰老呢?遗憾的是,这基本也没有可能!

我们知道,人体本身的血液中流淌着葡萄糖,不论你怎么“戒糖”,你的身体都会想方设法为挑剔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提供葡萄糖作为能量原料。所以在人体中,始终存在着缓慢的“美拉德反应”,进而使我们慢慢变老。

此外,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能量的三大供能物质之一,如果摄入不足,自然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或部分缺失,比如易疲劳、情绪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

虽然,目前有很多关于生酮、低碳饮食模式的临床应用,但这些都是基于治疗的饮食模式,也就是说是为了治疗某些患者而设置的。不能等同于一种生理状态下的日常饮食。

image.png

靠“抗糖化”产品就能养出“少女肌”?

提到“抗糖化”,很多人可能会不知所云,但对于爱美人士,这可是竞相追捧的大热产品。在各大线上销售平台搜索“抗糖化”,各种口服液、胶囊、蛋白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产品宣传上大多写着:“抗衰老”“亮白”“抵御自由基”“熬夜也能养出‘少女肌’”……一般来说,此类产品中很多含有美白、抗衰老成分。还有一些产品中使用的是抗氧化成分,比如神经酰胺、VC、锌,尽管这不影响我们同样获得美白、抗衰老的作用,但它们不是“抗糖化”作用的机制。

而且,这些成分目前并没有指南性的推荐剂量,也没有更多“抗糖化”作用的研究支持。

其实,对于皮肤而言,最大的损伤并不是“美拉德反应”,而是日晒、熬夜、不均衡饮食、压力等,单纯的“抗糖化”产品并不能抵抗所有危害因素对身体带来的损伤。

所以,对于“抗糖化”产品,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愿选择。

延缓身体衰老试试这些驻颜法

与“抗糖化”产品相比,防晒、健康饮食、规律生活会发挥更大的抗衰老作用。要想延缓我们身体的衰老、保持健康,还要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减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改变烹饪方式采用一些能够减少可能致癌物生成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汆等。

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有吸附可能致癌物并降低其活性的作用。

“戒掉”不必要的添加糖人体虽然需要葡萄糖,但不意味着你就要直接摄入糖。从这个角度讲,“戒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我们可以戒掉添加糖,比如蔗糖、白砂糖、绵白糖等。此外,通过摄入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谷薯类、杂豆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获取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同时,配合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摄入比例。

适宜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减少熬夜,早睡早起,适度运动,通过运动有效快速消耗多余糖分,维持体内糖分平衡。

image.png

“美白针”真的可以一打就变白吗?

你有没有对美容机构推出的“美白针”心动过?“美白针”真的可以一打就变白吗?踏青赏春的时节,安装一款识图软件挖野菜,真的可以做到安全又靠谱吗?影视剧中用手一捂就让人晕倒的桥段现实吗?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出炉!其中,对3月份流传甚广的健康传言进行“打包”辟谣。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技术成熟量子产品已“出山”

真相目前市场上,各类“量子产品”层出不穷。这真的就代表着量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产品已经可以进入千家万户?市面上这些“量子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价格不菲、号称“功能强大”,其关于“科学原理”的神奇描述更是十分吸睛。其实,打着“量子+日用品”旗号的,一般都是在蹭概念、讲故事,甚至可能涉嫌诈骗。

“量子”是一个物理概念,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是描述微观世界一个物理量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量子力学等量子理论研究进展很快,目前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其他领域还没有实用化。量子水、量子鞋垫、量子眼镜等等,都是利用量子概念炒作。

如何辨识一件商品到底有没有用到量子科技?这要看它有没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叠加性等特性,如果没有用上,那就是在蹭概念。一个更简单的识别方法是,记住现阶段量子科技还没有应用到大众生活中就可以了。

image.png

流言

“美白针”能一针见效

真相不少医疗机构都推出了“美白针”,号称一针见效可以帮助皮肤彻底美白。其实,目前所有注射类美白产品都不靠谱,国家也没有批准相关产品。举例来说,一种常见“美白针”的主要成分氨甲环酸属于凝血剂,通常在围手术期作为止血药使用。氨甲环酸到底能不能美白,现在还没有科学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长期、大剂量注射,会有造成血栓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消费者在使用网络代购的进口美容产品。这些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美容产品,在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感染、排异反应、过敏反应、皮肤溃烂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专家提醒,最好不要贸然尝试商家的推销。整形美容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首先要做到对健康没有伤害,不能以牺牲保护性功能为代价来“变美”。

流言

麻醉药七氟烷可以“一捂就晕”

真相影视作品中一捂就能让人昏迷的迷药,七氟烷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真的吗?七氟烷虽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麻醉药之一,但其使用也并非“一捂”那么简单。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通常会采用“潮气量法”或“肺活量法”进行吸入诱导,正常成年人在诱导麻醉阶段,佩戴呼吸罩吸入七氟烷的浓度在5%-8%,2分钟左右即会进入外科麻醉所需的无意识状态。

因为七氟烷很易挥发,所以使用中需要麻醉机这样源源不断提供麻醉剂的密闭通气回路。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维持一定浓度、一定时间吸入七氟烷的,因此影视作品中那种“一闻就晕,一晕就晕好久”的状况很难发生。

从理化性质和药理学角度分析,目前所有的吸入麻醉药物均不可能达到几秒钟内使人意识消失。其实,相比于人们害怕的“一闻就倒”,反倒是口服摄入麻醉药物的危险更应引起公众的警觉,在多数使用麻醉药的犯罪案件中,不法分子都是将迷药掺入酒水、食品中,让受害人“中招”。

流言

识图软件挖野菜既方便又靠谱

真相不认识野菜不打紧,手机里下载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就可以去踏青挖野菜了?不靠谱。用识图软件“认野菜”来食用很危险。使用这些软件时,如果照片中缺乏花果等必要的信息,软件很可能会误判。万一误食毒芹、石蒜、白屈菜等有毒的野菜,就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野菜因未经历过人工选育,其含有的草酸等成分较高,容易引起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胆结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常见野菜中的蕨菜含有生物碱以及“原蕨苷”,这种成分属于强致癌物,一定要避免误食。

120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提醒,如果进食可疑野菜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采取催吐的方法,以减少人体对毒物的吸收。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医。最后,别忘了保留食物样本一并带给医生,便于诊断治疗。

image.png

流言

熬夜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

真相平时缺觉又经常熬夜,真的可以趁周末补觉弥补回来吗?想错了。如果睡眠质量比较差,即使周末“补觉”多睡一会儿,也不能减少平时缺觉所带来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平时缺觉,周末进行恢复性睡眠的受试者,其肌肉和肝脏的特异性胰岛素敏感性更差。也就是说,如果平常睡得少,想周末多睡一会儿补回来,可能反而加重了代谢紊乱。这种情况想要改善睡眠状态,还是不要盲目“补觉”,最好及时去医院就诊。

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上,睡眠不足会造成血压升高,消化功能下降,记忆能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出现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问题。心理上,睡眠不足会让人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现象。

需要提醒的是,睡眠习惯受个体影响较大,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健康,分别是睡眠时机、睡眠时长和醒后的感受。具体说,睡眠时机最好在晚间10点左右,睡眠时长为7至8小时,醒后没有出现精神状态不好、困倦、疲乏、记忆力减退、情绪不佳等情况。(李洁)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