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还在出席会议的“海南虎”落马】被查近一年后,十九大后海南“首虎”张琦受贿案迎来新进展。
7月9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共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受贿一案。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5年至2019年,被告人张琦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开发、项目承揽、工程推进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单独或通过其近亲属收受上述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7亿余元。
张琦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法庭宣布择期宣判。
多位前下属被查,张琦落马早有“前奏”
张琦是安徽人,1991年10月,30岁的他来到海南,从此一直在海南省任职。其简历显示,2003年2月,张琦出任三亚市副市长。2010年2月,他出任儋州市委书记。2014年9月,张琦任海南省委常委,次月赴三亚出任市委书记,2016年11月,调任海口市委书记直至被查。
2019年9月6日,中纪委通报张琦接受审查调查。而在前一天(9月5日),张琦还出席了两个会议,一是由他主持的海口市委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有关江东新区规划建设专题会议精神;二是海南省人才大会,张琦作为海南省委常委出席。
因为落马突然,有媒体称其为“秒杀”,不过,张琦被查早有征兆。此前,他曾主政的海口、三亚、和儋州三市已有多位前下属和公司高管先后接受调查,外界纷纷猜测,这些人的被查或与张琦案有关。
2019年4月,时任三亚市副市长王铁明被查。同年9月,时任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蓝文全被查。两人都在2016年11月即张琦离任三亚市委书记时被提拔为三亚市副市长。此前,张琦在三亚任职时,王铁明和蓝文全分别任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和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局长。
2019年5月,时任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永盛和东方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敏两人被查。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至2008年,朱永盛曾先后担任海南省三亚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这一时期,张琦是三亚市委常委、副市长。2006至2009年,邓敏先后担任海南省儋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张琦先后担任海南省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2019年7月,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林接受调查。据媒体报道,海南瑞泽在三亚拥有多个园林及地产建设项目,其子公司三亚新大兴园林生态有限公司承包了包括道路景观提升、湿地公园建设等多个工程。
“家族式腐败”被点名,前妻大肆敛财
张琦和前妻钱玲已离婚多年,但钱玲一直利用与张琦的关系经商敛财。据媒体报道,钱玲和亲属在三亚一道路景观提升工程的采购中,把成本几千元的树木以抬高近十倍的价格结算。去年7月,钱玲被纪委人员带走谈话。
今年2月,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中点了张琦的名——“以权谋私、亲清不分的家族式腐败”。今年3月中纪委宣布张琦被“双开”时通报,张琦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工程项目承揽、土地征收拆迁、干部职务晋升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家风败坏,伙同家人大肆收钱敛财、大搞权钱交易”。
海南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开会反思张琦案件。去年,张琦被查的第二天,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时强调,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决不允许把建设工程搞成“人情”工程,决不允许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打招呼。
今年5月,海南省两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汲取张琦案件深刻教训。
据《海南日报》报道,5月13日,海南省委常委班子用一整天时间召开汲取张琦案深刻教训专题民主生活会。刘赐贵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张琦违纪违法行为的巨大危害性,进一步深刻汲取教训,“彻底肃清张琦案恶劣影响、营造自贸港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此外,海南省政府党组也召开了汲取张琦案深刻教训专题民主生活会。
5月14日,海南省省长沈晓明代表省政府党组班子作对照检查,并带头开展自我批评。他强调,要深刻汲取教训,努力挽回张琦案造成的恶劣政治影响和生态环境损失,要严格自律、廉洁从政,高度重视家风门风,自己做好榜样,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另外,今年3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评张琦等家族式腐败:家风不是小事》一文。文中提到多位中管干部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不少都涉及家风败坏问题。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纵容家属大肆收取财物”;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张坚“纵容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等等。
文章称,这反映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形势下,还是有人旧习难改、我行我素,家风建设的意识不强,对家人亲属管教约束不够,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现象仍然存在。
文章最后强调,每一名领导干部当引为镜鉴,一方面以自身清正为“齐家”树立标杆,另一方面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人。不然,等到“后院起火”,一家人都身陷囹圄,则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