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南阳10月18日电(徐浩)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5日,南阳市委网信办启动“走进中医圣地、体验养生之城”网络媒体医圣故里南阳行活动,南阳市委网信办主任孙起照及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刘玉斌参加了启动仪式。
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海外网、大河网、映象网、南阳网、网易、百度等中央、省市的20多家网络媒体在两天的时间里走入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市,参观南阳医圣祠、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宛西制药、淅川县福森集团金银花种植基地、社旗县艾草产业园等,并采访国医大师唐祖宣,深入了解南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建设,充分感受仲景文化、中医药特色疗法、体验中医圣地养生之城的魅力所在。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强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弘扬仲景文化,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建设张仲景健康城为载体,中医药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医、保、教、产、研、文”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中医药工作跨入全国地级市前列。
去年1月份,南阳又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列入政府部门的中医药发展局,中医药工作迈入发展新里程,特别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把中医药列入新冠疫情防治体系,建立中西医协同防治机制,从预防、治疗、康复及早介入,全程参与,在全省地级市第一个成立了中医防治领导小组、在全省第一个向社会发布官方预防方案、在全省最早组织发放中药预防制剂、在全省较早公布中医药诊疗方案、在全省率先参与中医药国际抗疫,南阳中医药在本次疫情防治中充分发挥了特色优势,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刘玉斌介绍,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宣传工作,经常和各级媒体保持互动联系,尤其是南阳作为中医圣地、中医药文明发祥地,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推介仲景文化、仲景品牌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也是推进南阳中医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南阳城市名片的重要举措。本次采风活动安排在第八届仲景论坛举办之际,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南阳中医药宣传力度,推介仲景品牌,全面宣传南阳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亮点,同时也为第八届“仲景论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据了解,南阳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物流、贸易等,尤其是艾草产业,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南阳全市艾草种植面积24万亩,注册企业1529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70家,5000万以上的近30家,上亿的3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目前南阳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建成17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80多万亩,年产值50多亿元,带动30万农民稳定增收。
南阳还大力扶持培育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39家,其中,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的有12家。积极推行创新的扶贫模式,淅川是南水北调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担负着确保一库清水送京津的使命和“后移民时代”老百姓持续增收的重任,淅川县依托福森药业、饮料公司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金银花种植产业作为淅川生态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发展。福森药业集团投资8000万,在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建立万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和育苗基地,同时又建立了金银花现代化加工仓储基地。对当天采摘的金银花统一收购,统一烘干加工、包装、仓储;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全县发展种植金银花,对凡是达到50亩以上的由福森公司为种植农户统一提供苗木,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保底价格收购,并给予资金支持,辐射带动全县农民种植。目前淅川集中连片种植金银花已达3.5万亩,年形成产值3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以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基地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传承发展仲景文化中,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有了新的提升,南阳全市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同时,南阳建立了健全的治未病体系,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196家“中医堂”,27家综合医院“仲景苑”,12家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建设张仲景健康城是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南阳市九大专项之一,目标是建设“中医圣地、养生之城”,支撑是中医药健康园区和产业项目,张仲景健康养生园依托紫山、麒麟湖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旅游休闲、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体验基地等,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张仲景健康城的空间布局已经构建,张仲景健康文化园以医圣祠为核心,240亩区域正全面打造中医朝圣拜祖地、中医药文化旅游地、中医高端人才孵化地,这将使中医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