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片儿警”老韩的故事——记金水分局国基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韩建伟

韩建伟,男,汉族,52岁,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为金水分局国基路派出所高皇寨社区警务室民警,二级警长,二级警督警衔。

2003年8月7日,韩建伟成为一名社区民警至今,17年间,他书写了5000多篇、108本“民情日记”。这些日记,践行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印证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尚情怀,见证了他扎根基层的初心使命。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通过社区工作,他总结的“信听问酌治解宁”七字工作法在全市推广,总结的“十字反恐工作法”受到公安部领导的首肯,总结的七个“一”反诈骗工作法使辖区的电信网络诈骗始终保持零发案,他创新开展“一村(格)一警”警务模式,根据实际成立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并组建社区党员义务巡逻队,经常在社区流动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这些经验和做法,得到市委政法委充分肯定。

双脚拉近的是距离,用心取得的是信任。2003年,韩建伟从交巡警岗位调到社区工作,上班没多久,接到个报警电话,上来就喊“‘人才村’有人打架啦,快来看看吧”。韩建伟回了句“打错了”,就挂了电话。“还‘人才村’,真逗!”韩建伟的小声嘀咕当即就被老民警一顿埋汰:“亏你还是社区民警,‘人才村’都不知道?走,我带你去。”到了现场,韩建伟才知道,原来,所谓的“人才村”,是附近村民对一个人才培养中心单位家属院的俗称。

经此一事,韩建伟开始反思:“不接触群众,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永远听不到民声,也无法了解辖区的真实情况。”从此,他开启“逛辖区”的工作模式,逢人就递名片、留电话,遇事就去听、去问。从早到晚,从市场街道到住户家中,韩建伟记不清走坏了多少双鞋,也记不清磨烂了多少双袜子,但却用双脚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走近了百姓的身边。

距离的拉近不代表群众的信任,善于总结的韩建伟常说的话就是:“想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就要以心换心”。“社区民警就是社区群众的医生。好医生啥标准?你能看好他的病而且少花钱。社区民警也是这个理儿,老百姓遇事愿意跟你说,找你帮忙不费劲,能解决问题。”韩建伟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到社区,群众远远地看见韩建伟就躲开了,绕着走。钉在楼道里的警民联系牌,不是被涂了黑脸,就是眼睛被抠了,电话被抹了。韩建伟思来想去,想要实现辖区平安有序运转,首先就要做到“信”,让百姓信你。如何取信于民?韩建伟的秘诀是:有求必应,把每件事都做细致、做扎实。韩建伟在日记中写到“其实,老百姓一生中与派出所打交道就那么一两回,他找你,是信你会及时处理,是信你会公正公平,你也许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民警,你处理问题的态度如何,会影响到群众对整个公安队伍的看法”。于是,辖区群众的低保办妥了,户口本送到了,停车位解决了,走失的人找着了,矛盾纠纷调节了,电动车充电方便了,甚至半夜到医院看急诊都有群众和韩建伟联系……从住户到商户,从接警到处警,韩建伟通过解决一件件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平凡琐事,从走近群众的身边到走进群众的心间,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充分信任。凭着辖区群众的“信”,韩建伟成功调解了无数矛盾。也是靠着这份“信”,韩建伟组建了辖区“义务巡逻队”,也是因为这个“信”,辖区常住居民不仅成了他的“信息员”,也成了他的“侦察员”。

信任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保障。韩建伟在日记里写道:“信任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要学会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民情民意,然后人家有事儿找到你了,你得用心,想方设法处理好。”在韩建伟看来,只要基础工作做到位,就会治安情况明、人员管得住。

2009年,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淡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只要不是村上广播通知,讲多少遍都没用。于是,韩建伟建立110个“平安大喇叭广播站”,每天早中晚警示提醒,不定期通过广播传播法律知识,发布寻人、寻物信息。

随着路砦的拆迁,房屋出租火了起来,辖区内出租房从当初的180余间发展到34000余间,租金从开始的每月150元攀升至700元。统计显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高皇寨社区常住人口不到两千,流动人口多达八九万。韩建伟协调各方,在2014年夏天,实现了高皇寨社区各出入口、大街小巷视频监控全覆盖,电子监控室24小时专人值班。同时为解决电动车“没地方停、充电不方便、被盗情况严重”等难题,韩建伟争取政府拨款,在社区建起6个电动车停车场,配备充电插座,实行统一编号管理,专人免费看管,并配置了24小时的监控探头。通过采取各种方法措施,社区里偷盗案件、刑事案件少了,居民的安全感强了。韩建伟还说:身为社区民警,就要造福一方人民,老百姓要的其实不多,无非是在遭遇危险和不公的时候,能求助有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韩建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竭尽全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为人民做好服务”。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高皇寨,只要有韩建伟在,就没有断不了的是非长短,他就是一杆标准的“公平秤”。孩子捡到东西了,要跑去交给“警察叔叔”;房屋租赁出现纠纷了,要找“韩警官”主持公道;夫妻拌嘴、婆媳矛盾,要找“老韩”评评理。户口咨询、警情播报、安全防范、法律宣传、寻人启事、纠纷调解、消防警示……韩建伟不仅有求必应当仁不让,,还答疑解惑全面到位,他把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编成信息第一时间发布,使辖区内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种资讯,“外人”也经常把韩建伟的手机号码当“110”。

高皇寨426户、路砦357户、安泰新龙小区18栋楼2596户、安泰银河小区13栋楼1268户、万邦新绿地425家商户,万邦茶城328家商户……多年如一日,韩建伟坚持走访入户,不是一户两户,而是每家每户。常驻人口多少?流动人口多少?有多少出租屋?每户四邻都是谁?提及辖区现状,韩建伟样样心中有数,成了大家的“公共邮箱”——在高皇寨社区,寄信不用写详细地址,只要写上“郑州市高皇寨韩建伟收转”,保准送到。

高皇寨村没有拆迁时,韩建伟得知辖区内有37家废品收购站经营者,2万多名来自江苏泰州的装修工,韩建伟不仅分别建立微信群管理,还通过社区服务站为他们搭建平台,帮他们找工作,“老韩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也当他是好兄弟。”群众的眼睛最雪亮,群众语言最朴实,群众的情感最真诚。一句“当他是好兄弟”,证明了“老韩”在辖区群众心中的分量。

2015年,城中村改造,高皇寨社区整体拆迁,住户虽各自四散租房,但与韩建伟的联络却从未中断:

“韩警官,我们原来社区建设咋样了,楼建到几层了?”

“韩警官,我搬到南郊三环一亲戚家来住了,啥时候到南郊来联系。”

“韩警官,我原来一个快递发到原来柳林老地址了,麻烦代收一下。”

……

17年的“片警儿”生活,韩建伟总结出的“七字工作法”——信、听、问、酌、治、解、宁,“取得‘信’,再做好中间五个字,就会达到‘宁’,辖区安宁了,老百姓就会更加信任你,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实现社会和谐。”

融洽的警民关系,为韩建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他根据上级开展“一村(格)一警”和争创枫桥式派出所活动,针对辖区微小企业流动党员多,行业分布广的特点,依托高皇寨社区警务室,以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在推进社区民警到社区党组织任职的基础上,积极协调辖区国基路党工委,在高皇寨社区警务室按照组织程序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韩建伟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将9名社区党员辅警,65名社区商户和小微企业流动党员纳入支部,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群防群治等活动,引导社区流动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起一面旗、带动一大片。自2018年6月以来,流动党员党支部共组织集中宣讲教育70余次,开展反恐讲座100余期,教育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通过“流动党员党支部”微信群,先后推送学习内容300余篇,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流动党员主动汇报思想130余人次。同时,积极组建志愿巡逻服务队,开展义务巡逻200余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30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160余起,抓获逃犯10余名。在党建工作引领下,高皇寨社区警务室“一村(格)一警”工作扎实推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在金水区平安建设工作中被推广观摩,并受到市委政法委肯定,社区民警韩建伟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一村(格)一警”工作“优秀社区民警”。

针对辖区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纠纷,本着调解小矛盾化解大纠纷的原则,韩建伟牵头,成立村“三委”委员为成员的警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调解热线,制定联调委员会工作制度。调解委员会成员每周一至周五轮流值班,一旦群众之间发生纠纷,调解委员会将抓住矛盾的本质和根源,商请法官、专业人员、当事人亲戚朋友、社区德高望重者等人员,依据法律和村规民约多方联动协调,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调处,形成了一种多方联动、借力调解的矛盾化解新机制,确保将各种矛盾化解在社区,调处在基层。

他十七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倾心付出,不仅收获了辖区万千百姓的点赞和微信里近5000个好友的信任,也使高皇寨社区成为并一直保持着“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社区,其中2020年至今侵财类案件保持着“零发案”。目前,身患肺癌的韩建伟坦然面对病情,怀着为民服务的初心砥砺前行。

(马东)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