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洪洲派出所:春风化雨润民心,架起警民“连心桥”
春风化雨打开群众心结,执法为民排解百家忧患。在“纪律作风年”和大讨论活动中,辉县市公安局洪洲派出所以党建为引领,践行新时期“枫桥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建立起结合村干部主动下访、上门约访,结合司法所开展“警法联调”、“警调对接”,结合乡党委政府解决贫困信访户实际困难的“三结合”工作法,架起一座警民连心桥。
用党的理念传递更有“温度”的公安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零距离紧密贴紧群众”……洪洲派出所每一名民警同志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风党纪等精神融入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依托警务室工作为介质,将党的温暖带给辖区的每名群众。
光阴回溯到十余年前,辖区残疾村民张秀武,在五里河村化工厂打零工时,被硫酸大面积烧伤。因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厂方给予的赔偿款,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家中生活艰难。2014年年末,张秀武得知化工厂将异地搬迁,他担心今后生活无保障,连续几年到厂里讨要说法未果后,与厂方矛盾激化升级,一触即发。
所长吴志刚得知该情况后,带领辖区民警冒着风雪连夜到张秀武家中走访。吴所长,我的问题能解决吗?我找不到能帮助我的人了……”望着张秀武满怀期望的眼神,所长吴志刚斩钉截铁的说道,“老张,你的事儿,派出所管定了!”。
当目睹张秀武家徒四壁、贫病交加的境况后,派出所决定根据张秀武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予以协调解决。那一夜,民警们与张秀武促膝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温暖着张秀武的心,让他再次燃起了生活的信心,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
“铮铮誓言,一诺千金”。对群众的一句承诺,迅速转化为洪洲派出所的实际行动。辖区民警陈开军奔走于劳动保障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准备手续材料。化工厂异地搬迁,所长吴志刚和民警陈开军顶住新厂址难找,厂方门难进、脸难看等诸多困难,不辞辛劳,先后驱车3000余公里,战高温、斗酷暑、冒风雨,十余次往返于鹤壁市、获嘉县等地,查找化工厂新址,耐心与厂方领导沟通,协调张秀武后续赔偿。洪洲派出所党员民警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牢记使命的忠心,执法为民的恒心和体恤百姓的真心。经过近十个月的艰苦努力,张秀武赔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他坚持拄着拐杖,在妻子的搀扶下,亲自将书写“尽职尽责、热心为民”的锦旗送到派出所,眼含热泪紧紧握住民警的手。
直到现在,派出所还始终惦念着张秀武家庭实际困难。逢年过节,多次走访慰问,送去米面油等物品,将民警的关怀与情谊带给群众。
有事家中说,问题不出门,矛盾不出村。针对洪洲乡曾经社会矛盾突出问题,所长吴志刚要求辖区民警脚踏实地的扑下身子,走村窜户逐个了解矛盾点,找准问题的结症。民警们通过换位思考问题,进百家门,解百家事,抱着实实在在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态度,成功化解多起矛盾和信访。
一次次走访,无数次谈心,用真情换取真心,真正做到把群众当亲人;一面面锦旗,无数封表扬信,表达了村民群众在派出所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后的感激之情。
“打防调”融合互动提效能提高。洪洲派出所民警深知,调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于是在工作实践中创造了“三结合、三防范”的工作法,打防调共举,既“知民意”、亦“解民忧”。特别是派出所与乡司法所动态结合,以集中排查矛盾纠纷、广泛收集各类案件线索为抓手,做到处置快捷和调处有方,进一步提高了打防互动效能。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今年来,洪洲派出所共走访群众918次,为群众办实事38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20起,用真心、真情化解辖区矛盾纠纷,排解信访案件,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实现五年“零信访”,“两项指数”调查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使“枫桥经验”在太行山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郝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