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一包咸菜侦破灭门惨案 被称为“中国福尔摩斯”
8.见证成长
乌国庆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刑侦专家,也见证了我国刑侦事业的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前,侦查破案主要靠传统痕迹物证的手段,比如鞋印、指纹等。
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我国的刑事侦查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除了继续应用痕迹物证以外,还开始注意现场微量物证的开发利用,如毛发、油漆等。
不过,微量物证的应用是在传统手段上增加的内容在破案中无法进行个体识别,仍然没有质的飞跃。
1985年时,英国率先使用DNA指纹术解决了一起移民纠纷案,自此,DNA技术开始在全球刑侦领域发挥作用,因为该技术能进行个体识别。
我国于1987年对DNA指纹术正式立项研究,并在1989年首次应用于办案。
从传统手段到今天的DNA破案,这是我国刑侦技术的一次革命。
(2013年,首个国产法医DNA检测平台在福州投入使用。图源:《新京报》)
现在,全国很多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都建立了DNA检测室,DNA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破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当然,只掌握单一的DNA信息,并不足以破案,只有将DNA检测技术和拥有庞大信息的数据库结合起来,才能从茫茫人海中找出犯罪嫌疑人。
2006年,公安部统一了全国各地市级数据库的采集软件系统,制定了DNA数据入库比对标准,实现了全国各地的DNA数据库的联网。作案11起、杀死11人、潜逃28年之久的“白银案”凶手高承勇,就是通过DNA检测比对被抓获的。
(图为高承勇被捕现场。图源:《检察日报》)
90年代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安机关开始用信息化平台破案,比如网上追逃等,成效显著。
前段时间频频登上热搜的“演唱会上抓逃犯”,则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发挥作用。
看到科技带给刑侦的巨大帮助,乌国庆曾欣慰不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刑侦人员对技术普遍重视,因为利用信息破案能发挥整体优势。我们刑侦部门的战略是“科技强侦、信息导侦”。
同时他也感慨道:这种发展是与祖国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我们国家财力、实力不断增强,我们公安刑侦事业才有今天的进步。
2019年6月24日,乌国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这位中国顶级刑侦专家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正如“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组委会写给乌国庆的致敬词:
走近你的世界,就像翻开一部共和国的刑侦档案,你在挑战中磨砺,在压力下迸发,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刑警的成长,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你深深扎根在你眷恋的这片沃土,你标示着中国刑警的实力和高度,最好的诠释了人民警察的根本职责,我们向你致敬!你是身怀绝技的神探,诲人不倦的良师,清正廉洁的楷模,中国警界的常青树!你或许并不与犯罪分子直接搏斗,但你的存在就是对犯罪分子极大的震慑!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