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八个常见的“养生”误区 许多人都在做
【辟谣八个常见的“养生”误区 许多人都在做】现代人不再满足简单的衣食住行了,这时,养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了。也正是如此,不同的养生方法开始流传于大街小巷,在追求养生的道路上,有人花了无数的金钱,也有人花了无数的时间,但这都不是关键,有些人却为养生花掉了身体健康。因为,有很多养生的方法并没有养生的作用,相反,还会伤害身体。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辟谣八个常见的“养生”误区,饭后喝酸奶可能真的不会助消化!
饭后喝酸奶能消食
不能消食,还会增加热量。
酸奶本身是饱腹感较强的食物,饭后喝会觉得更饱。并且,酸奶所含的蛋白质等成分同样需要在胃中初步消化,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增加额外热量。
喝杂粮粉更健康
吃五谷杂粮,越少加工越好。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原主任王玉梅2014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将五谷杂粮磨成粉末或者打成米糊食用,更易消化吸收。但慢性病患者要格外注意,如糖尿病人,过量食用杂粮粉容易造成血糖迅速升高。
此外,因为食物都含有微量的脂肪,打成粉后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面积大大增加,非常容易发生氧化,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建议尽量多吃五谷杂粮,越少加工越好。
清淡饮食=吃素、少吃肉
要口味清淡。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医生都会建议清淡饮食,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吃素,鱼、肉、蛋、奶一口都不吃。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在2019年刊文:清淡饮食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荤”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和重要微量元素的来源。如,鱼、虾和去皮的禽类的肉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很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喝粥能养胃
养胃学问大,且胃功能“用进废退”。
大概是因为白粥看着清淡,且常被煮成软烂好消化的样子,所以它被贴上了“养胃”的标签。但胃不好和养胃是两个很宽泛的概念,里面涉及到的细枝末节也错综复杂。因此,喝粥到底养不养胃,并没有确定的唯一的答案。
如果你说的胃不舒服,是指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少引起的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这种胃部不适,那么喝点白粥有助于胃酸分泌,又容易消化。但如果是指胃酸过多或反流引起的胃痛、反酸等胃部不适,那总喝白粥反而会雪上加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令狐恩强2018年在一活动上谈到,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会退化变差。
汤煮得越久越营养
汤煲太久,更易诱发痛风。
人们往往觉得汤煮得时间越长,食材中的营养溶出到汤里就越多,养生价值自然更高。然而并非如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关阳2017年谈到,汤的营养和煲汤时间没关系。甚至煲久了可能还会有“负面效果”。
首先,从食材溶解到汤中的营养其实比较有限,而炖煮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导致营养流失,如食材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影响人体吸收利用。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荤菜还是素菜都可能含有嘌呤,嘌呤可溶于水。随着炖煮时间的延长,汤中的嘌呤含量也会随着升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如长期大量地喝这种汤,可能会导致尿酸升高。而高尿酸又容易引发痛风、慢性肾炎、肾结石等疾病,对全身健康都有影响。所以,汤不是煲得越久越好,煮太久的汤,劝大家千万要少喝。
鸡蛋黄胆固醇高血脂高不能吃
适量吃不会导致高胆固醇。
蛋黄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也是有利降胆固醇的磷脂的极好来源,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还有胆碱(辅助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很多人担心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太高引起高脂血症,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我国成年人中,适量的鸡蛋摄入(平均每天约1个鸡蛋)与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出血性脑卒中等的风险降低有关。
食物相克
食物相克理论不存在。
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容易结石;海鲜和水果一起吃相当于吃砒霜……“食物相克理论”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养生谣言之一。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表示,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那这些不能一起吃经验是如何产生的呢?还有人会说:“我自己就曾吃了相克的食物,导致肚子疼!”其实,人们往往会把一些引起不适的饮食问题归咎于“食物相克”,把个案轻易上升到普遍性规律,造成了大量错误的食物相克忠告产生。
如果你吃了某几种食物后身体不舒服,那可以想想会不会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食物不干净,例如加热杀菌不彻底;
食用方式不当,例如豆角没做熟;
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例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会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例如稍微有点刺激就拉肚子。
还有看似科学的分析实际上也不可靠。例如,砒霜,化学名三氧化二砷。营养成分表显示,虾蟹等海鲜食品的确含有微量砷元素,但主要为无害的有机砷,摄入后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排出体外。而当虾蟹所含砷元素与水果中的维生素C结合后,会产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不过专家表示,要想达到中毒量,可能需要一次吃下300斤虾。
喝纯净水可以变成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说法本身不可靠,如果体液真的“酸了”,水也解决不了问题。
人体体液不同地方的酸度并不相同,比如血液的pH约为7.35~7.45,不需要非靠吃点什么喝点什么,人体就能自行调节并让血液维持在这个弱碱性状态,所以健康的人存在“酸性体质”就是个伪概念,也就不需要“改善”了。
如果真的是体液“酸”了,那肯定是发生了疾病情况,如糖尿病、癌症。这些情况都需要用药物治疗,不论喝什么水都没有用。用改善酸性体质来忽悠你掏钱的商品,不论是水还是药片,都是骗你没商量。要知道,美国“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已经被法院判了,要求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就是因为他在没有行医资质的情况下,用所谓的碱性疗法给癌症患者「治疗」,耽误了正规治疗。
责任编辑: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