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受访95后害怕参加体检 体检最该查什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体检项目?
【过半受访95后害怕参加体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不少用人单位都会为员工安排年度体检,但也有些年轻人对体检抱有抵触情绪,不太想参加。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针对1144名青年的调查显示,45.2%的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其中95后受访者表示害怕体检的比例最高,为52.3%。对于参加体检有所顾虑的原因,68.1%的受访青年担心体检会查出身体有问题。97.2%的受访青年表示体检会促使自己更注重身体健康。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3.5%,女性占56.5%。00后占14.7%,95后占24.6%,90后占37.4%,85后占23.3%。职场人士占72.1%,在校学生占22.2%,待业者占4.6%。
52.3%受访95后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
今年28岁的陈海涛(化名)就职于北京某社会组织,早在几个月前,他所在的单位就发出了职工健康体检的通知,但他近期才完成了体检,“一方面是平时工作比较忙,老是忘记,另一方面其实有点‘鸵鸟’心态,觉得只要不去查,身体就没毛病”。
年轻人如何看待体检?调查显示,45.2%的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其中37.2%的受访青年表示有点怕,8.0%受访青年表示非常怕。交互分析发现,95后受访者表示害怕体检的比例最高,为52.3%,其次是90后,为46.0%。
在河北某高职工作的邢天舒今年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健康体检,她表示在体检前其实是有所顾虑的,“主要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害怕检查出大毛病。所以检查前会比较忐忑和紧张”。
对于体检的顾虑,68.1%的受访青年担心体检会查出身体有问题,49.8%的受访青年担心自己隐私被泄露,35.7%的受访青年对检查项目有点害怕。
现居西安的95后李娜表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自己更愿意去三甲医院进行体检,“感觉会更踏实,检查出来的结果更加专业可信。而且如果发现有什么毛病,也方便听取医生的建议”。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李娜觉得只要是在正规的地方体检,这方面做得都挺好的,不会担心个人隐私或者信息被泄露,“之前体检完,需要自己到医院取纸质报告,找医生分析结果,这一过程基本不会存在隐私泄露问题,所以挺安心的”。
仍在读研究生的董心怡为了考教师资格证,花300多元参加了一次体检,她感觉现在市面上体检的价格并不低,有的体检套餐要一两千元,更高的也有,“如果是完全自费的话,还挺有经济压力的”。
受访青年参加体检的其他顾虑还有:排队等候时间长(35.8%),体检需要自费/部分自费,费用高(31.1%),体检环境不好(21.6%),觉得身体很健康,检不检无所谓(12.2%)等。
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体检会促使自己更注重健康
在邢天舒看来,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是必需的,“我们办公室有位老师就是体检查出的癌症,如果每年都能坚持体检,即使发现问题,也能早发现早治疗,不会耽误病情”。
体检会促使大家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吗?97.3%的受访青年会,其中42.1%的受访青年表示很大程度上会,55.2%的受访青年表示一定程度上会。仅有2.7%的受访青年表示完全不会。
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邢天舒松了口气,“这次体检没有太大的问题,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她也表示体检之后会更注意身体健康,“尤其是少点油腻外卖,少喝奶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71.5%的受访青年表示会调整生活作息,改善生活习惯,67.1%的受访青年表示会注重饮食规律,营养健康均衡,57.8%的受访青年表示会多运动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其他还有:找到合适的解压方式,保持心情愉悦(51.1%),努力保持工作/学习与生活平衡(32.6%),定期检查身体,有不适及时就医(21.9%)等。
陈海涛觉得,自己身体状况怎么样其实心里多少有点儿谱,体检只是反映身体状况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无论体检结果如何,都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奏,“不是说体检结果显示身体状况很好,就有了放纵的资本,也不是说体检结果有些问题,就整天担忧。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保持心情愉悦也很重要”。
●这8大项目男女都要查
1、腰围、体重
很多人觉得这两项可有可无,事实可不是这样!
常言道“肥胖是百病之源”,我们都知道——
身体过于肥胖,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
而过于消瘦,会使抵抗力减低,免疫功能下降。
不仅如此,腰围对健康影响非常大。如果腰围不达标,那么可能身体存在一些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比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慢性疾病。
不仅如此,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是缺血性心脏病风险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随中心性肥胖测量指标腰围的增加而增加。
2、三大常规
虽然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的预警作用较弱,但也能查出一些特殊疾病,不能忽视。
血常规——检查血液中何种成分发生了变化也可能会据此寻找出疾病的病因,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继而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血常规的检查不容忽视。
尿常规——不同的疾病,尤其是尿路及肾脏疾病,可通过尿液体现,如尿液的颜色、pH值,以及尿液中是否出现葡萄糖、亚硝酸盐、尿蛋白等,都对一些疾病有着预示作用。
粪常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肛外科副主任张健指出,粪便检查不仅会观察大便颜色、形态,还会关注细胞、潜血等,对消化系统疾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
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这四项是基础必备检查,如果这些结果出现异常称为代谢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全身从上到下各器官的多种疾病,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
为明确有无代谢综合征,体检中一定要用血压计测血压,抽血检查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情况。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4、心电图
心脏疾病在老年群体中高发,因此中老年人心脏功能检查必不可少。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
而对于X线、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具体筛查项目,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来决定是否需要,可咨询专科医生。
5、骨密度检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萧梅芳指出,骨内钙质一般从30多岁开始流失,但是骨质疏松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
6、胃镜、肠镜
胃肠镜是确定胃肠癌症的金标准。但是由于不重视胃镜检查,我国90%的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指出,以下人群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40岁以上的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
有慢性胃萎缩、胃炎、胃息肉等的人群
胃癌家族遗传病史的人
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
7、肝功能、肺功能、肾脏功能
肝脏、肺脏、肾脏等主要脏器,由于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感知,因此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不同脏器要进行的检查不同,如——
肺功能检查胸片、低剂量螺旋CT
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
8、听力、眼底等颜面部检查
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这类检查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必不可少。
查眼底可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特别是对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眼病等的筛检,只要简单的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即可,就能避免失明这样的悲剧。
同样老年人如果有听力下降等问题,及早发现,尽早用助听器能更好地改善状况。
●老年男性加上这2项检查
除常规的基础体检外,老年男性还需要进行以下体检——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NO.1泌尿系B超
男性的泌尿系超声检查至少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这几个器官。如果平时有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的表现,还应该检测“残余尿”。
也就是说,在憋尿的时候做一次B超,然后再将尿液尽可能排空后再做一次B超,看膀胱内有没有残留的尿液。
NO.2抽血查PSA
这是一个可以反映前列腺肿瘤的指标,前列腺癌的患者血清PSA水平通常会升高,如果结果低于4ng/mL,则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低。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查一次PSA。
●老年女性,加上这4项检查
同样,老年女性也需要定向增加专门的检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刘娟指出,女性进行体检,不仅要进行普通常规体检,还要进行专门的妇科检查,对于提早发现妇科疾病、癌症筛查都很有必要。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NO.1妇科检查、白带常规
可发现各种病原菌感染导致的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淋菌检查可知道有否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疾病。
NO.2子宫附件B超
检查有无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变等子宫、卵巢、输卵管情况。
NO.3乳腺检查
乳腺彩超可检查有否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乳腺病变。同时一年一次的乳腺钼靶检查对于60周岁以上的女性来说,排除乳腺癌的价值很大。
NO.4常见癌症筛查
除乳腺癌外,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女性常见的癌种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以排除疾病。
如HPV检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检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遵医嘱或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判断。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图源:新华社图片
责任编辑:王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