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会有这些身体信号!心源性猝死该如何抢救?
【猝死会有这些身体信号】【突发心肌梗死该如何自救】
人们往往觉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专家表示,目前中年人乃至年轻人也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此外,不同于人们认知的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此前多数从未被确诊过心脏疾病。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可大意。
●注意!猝死前会有这些身体信号!
图源:CCTV《[午夜新闻]一问到底·猝死为何盯上了年轻人?哪些原因导致年轻人猝死现象高发?》视频截图
猝死分为心源性、肺源性、脑源性等几大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最高,达80%。当下,一半以上猝死者为中青年人。
专家提醒,猝死发生前的身体信号包括持续觉得胸口不舒服,爬楼或走路稍快感觉胸闷气短,突然眼前一黑倒下几秒,直系亲属有猝死的发生等等。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猝死中90%是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的80%又是心肌梗死导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表示,知晓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尽早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对于预防猝死的发生至关重要。
心梗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后果,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且伴有1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就是高危人群,如果患有糖尿病或早发家族史危险度更高,需要进行冠心病风险的筛查。且现在冠心病发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长福表示,心梗的高危因素包括:直系亲属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长期的精神紧张、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偏好高糖高脂饮食等。
虽然心源性猝死相对较难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优化生活方式进行一定的健康干预。身体处于熬夜、抽烟、醉酒、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血管都会受到损害,生活中应回避这些危险因素。
●心源性猝死该如何抢救?
图源:CCTV《[共同关注]一问到底·猝死为何盯上了年轻人?猝死突然而至还是“蓄谋已久”?》视频截图
不要移动病人,不要摇晃病人,立即让病人仰卧。快速检查患者口腔里面是否有异物,然后帮其头仰地。猝死发生后4分钟为抢救的最佳时机,这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如果给病人实施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病人的生命是极有可能被挽回。
按压胸廓。按压胸廓的位置是在胸骨下1/3交界处或者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进行按压。
人工呼吸。掌握正确的人工呼吸方式,一手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再往患者口腔内吹气。最后松开口鼻,让患者胸廓自动弹回。如此反复,直到专业人员到来。
院外急救: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
据统计,我国有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一旦不幸发生心梗等意外,目击者就要面临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
“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实施有效抢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马青变表示,目击者应首先进行心肺复苏,为医务人员到现场抢救赢得时间。欧洲目击者心肺复苏可以达到60%,但是我国公众心肺复苏普及率很低,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更是非常少见。
图源:CCTV《[共同关注]一问到底·猝死为何盯上了年轻人?猝死突然而至还是“蓄谋已久”?》视频截图
“85%-90%的猝死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颤’。”崔松说,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对于院外发生的猝死,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简称AED)的推广使用,对于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进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3分钟内进行,存活率达70%,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则下降7%-10%。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
图源:CCTV[共同关注]一问到底·猝死为何盯上了年轻人?猝死突然而至还是“蓄谋已久”?》视频截图
“目击者给予患者AED除颤非常重要,AED的本身就是设计给非专业人士用的,通常仅需要开启电源、将贴片贴至患者身上,AED便会自动分析心律,判定是否需要电击,操作者只要依照机器的指示执行,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马青变说。
但是目前我国AED还非常不普及,仅有少数公共场所有配置。因此我国在院外发生的猝死救治成功率仅有1%,而在美国成功率已接近40%。多位专家表示,政府需要高度重视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及公共场所AED的科学配置。
图源:CCTV《[今日环球]“猝死”为何盯上年轻人?》视频截图
由于大多数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以外,如家庭、公共场所等,导致第一目击人多数并非医疗专业人员,因此,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也许就能成功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图片来源:CCTV节目视频截图
责任编辑:王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