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把乳汁充盈当淤积 小心增加乳腺炎风险

今年的8月1日-7日是第28个世界母乳喂养周,趁着这个日子我们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评选的特优母乳喂养指导师胡玉娟,教大家如何区分哺乳期乳房常出现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表现。

胡玉娟指出,在产后,尤其是初产妈妈常把正常的生理性乳胀、乳汁充盈误以为乳汁淤积,有的还进行了不必要的干预甚至过度处理,造成乳房损伤,从而增加了患乳腺炎、乳腺脓肿的风险。

如何区分生理性乳胀和乳汁淤积?如何避免哺乳期发生乳腺炎、乳腺脓肿?分清下面这几种情况,有助于妈妈及时发现乳房问题并及时就医。

  • 生理性乳胀

生理性乳胀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就是常说的“下奶期”,受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乳房会出现胀满感,产妇会感觉到乳房温热胀满,一般持续时间约为48小时。

  • 乳汁淤积

一般是未按需哺乳、乳头疼痛、乳汁稠厚、未及时排出乳汁等引起。乳汁充盈是正常分泌的乳汁存在乳房内的表现。随着乳汁的不断分泌、积聚,如果婴儿没有及时吸吮,妈妈会感觉乳房逐渐发胀(有些妈妈感觉不明显),喂哺婴儿后这种感觉会消失,妈妈也会自觉双乳较为松软,这是正常的乳汁充盈。

若哺乳后乳房局部仍肿胀形成块状,甚至乳房的其他部位松软后,肿块部位更为突出,则可能为局部的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一般是因为妈妈乳汁量过多、漏喂、定时哺乳、突然断奶、外力导致的乳房受伤、乳房受压、无效含乳等原因所致。

  • 乳腺炎

乳腺炎的发生一般是由细菌感染、乳汁淤积和抵抗力下降引起的。一般表现为乳房局部的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伴或不伴发热,但乳腺炎不一定都有细菌感染。

若宝宝含接姿势不良、舌系带短等引起乳头损伤,细菌便能通过破损的乳头进入乳腺组织。而如果妈妈营养不良、精神压力大、疲惫、妈妈或婴儿患病等,造成妈妈抵抗力下降,也会让体内菌群失调,是哺乳期乳腺炎的诱因。

  • 乳腺脓肿

乳腺脓肿一般是妈妈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出现问题后给予盲目的干预太多,乳腺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对乳房造成了损伤,是乳腺炎的严重阶段。

一般是乳房局部皮肤红肿、皮肤温度高、疼痛持续加重,甚至有搏动性跳痛,需及时就医。

如何避免哺乳期问题的出现?

胡玉娟指出,频繁有效地排出乳汁,对解决乳房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即使乳腺脓肿在治疗时,除考虑手术部位和药物安全性的影响,婴儿仍可继续母乳哺育。

  • 宝宝出生后即刻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 母婴同室,妈妈学会观察到宝宝的吸吮信号,勤吸多吃,做到有效含接,按需哺乳,不要给宝宝随意添加配方奶。

  • 当乳汁淤积时可以增加哺乳次数,多次调整不同的抱奶姿势进行哺乳,让婴儿的下巴对着乳汁淤积肿块的位置吸吮,并避免乳头损伤。宝宝吸吮后给予乳房按摩排出乳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乳房的损伤。

  • 当乳腺炎发生时应及时就医,妈妈要营养均衡且充分地休息。宝宝吃奶与人工手挤奶相结合,将淤积的乳汁有效排出,切忌无医疗指征、长时间、多次粗暴按摩乳房。为排除感染,需要就医抗感染治疗。

  • 发生乳腺脓肿时需要及时就医,给予切开或者微创引流治疗,减轻妈妈的痛苦,降低对母乳喂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