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职业闭店人:你跑路我担责,为不良商家“脱困”

【起底职业闭店人:你跑路我担责】预付卡充值后不久,推销的机构却突然关门了,这样的套路是不是听起来有些耳熟?这便是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的“预付卡消费陷阱”。

近年来,教培、健身、瑜伽、美容美发等“预付卡”消费行业成了“跑路”的“重灾区”,而在这些“跑路”人的身后或许就站着“助纣为虐”的职业闭店人。

“我有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欠着不少课时债,我该怎么闭店?”为了弄清他们的来龙去脉,记者以一名店主的身份,在社交媒体上辗转找到了一名自称可以“帮忙”的职业闭店人小A。

小A为我“出谋划策”,并一再保证,绝不会有后患。

“你跑路,我担责”,圈钱者还能被伪装成受害人

小A称,先把法定代表人、股东换成“他的人”,再把手上所有和业务相关的群都转给“新股东”,“再拖上几个月,你就可以全身而退。”

“我先让接手的‘法人’签一份转让协议,拍视频发给你,证明是他本人签的。”小A说,有了这份协议,记者再拿着“接手者”的身份证,就可以去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一切都是合规合法的。

要花多少钱?按照小A的“收费标准”,“闭店”按债务比例收费,50万元债务收费10%、100万元债务收费8%,债务越多比例越低。债务包括拖欠的员工工资,后续劳动仲裁、诉讼的费用,房租水电,课消余额等。

还有一种做法,听上去更加“黑心”。小A告诉记者,他会找人担当法定代表人新注册一家机构,用促销等手段收取会员费“圈钱”,客户可以在这个公司担任一个管理者的角色。等圈到了钱直接关门大吉,后续的事由“职业闭店人”来处理。圈到的钱,可以打到他的账户,也可以打到记者的账户,一日一结、现金给付,客户和小A六四分成,“不用担心有风险,你也是帮别人打工的,是‘受害人’。”

这种“无本买卖”,也会有居心不良者铤而走险。

两则招聘信息,透露谁在做“背债者”

“那交了钱的人发现上不了课怎么办?”记者问。

“那就让他们去维权起诉呗,大不了做老赖被限高,普通人怕限高,但来帮别人当法定代表人的人都不怕。”小A称。

在一名职业闭店人的朋友圈,置顶了两张“广告”:一是“接公司变更业务,全国规避风险”;另一个是“常年收三无人员,在家没有工作的,种地的或者农家好吃懒做的,娶不到媳妇的,农村大姐、阿姨都收,年龄25-45周岁。”

“只要符合客户要求,当天到场见到人就给两万。”该职业闭店人声称,帮别人当法定代表人“背债”,由于报酬丰厚,很多人愿意干,“这些人都没什么资产,也不怕被告,官司输了被限高也不在乎。”

小A也表示,他从业这么久几乎没有碰到过追责成功的人,连到法院起诉的都很少,因为大多数被套都是几百几千块钱,闹一阵也多半就自认倒霉,“主要是没那个精力。”

杨阳(化名)出生于1997年,最近刚当上三家公司的“老板”。通过天眼查查询,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分别于5月14日和6月13日完成了变更,另外一家位于南京的公司刚刚注册,是一家信息科技小微企业,主要业务是手机租赁。杨阳是该公司法人,另一名股东陈成(化名)也是公司“同事”,是一名2003年的甘肃小伙,两人都并不实际参与公司运营。

杨阳介绍说,他还有很多这样的“同事”,98年的小伙子平平(化名)是河南某教培机构的法人,一名95年的男孩王森(化名)是珠海一家化工品公司法人。而记者在天眼查了解到,这两家公司都有多条风险提示。

来钱快、赚的也多,有人“透支未来”自愿入坑

“干这行门槛低、来钱快,在家躺床上玩手机刷个脸签个字就完事了,所以来干的都是些年龄不大、眼高手低、好吃懒做的人,钱到手就行哪管其他呢?”小A再三表示没有半点强迫和欺骗,都是“你情我愿”的生意。

比如“开新店圈钱”能提成40%,职业闭店人只抽成5-8%,背债的“法人”拿大头,超过30%。而普通的“闭店生意”,职业闭店人抽两成“佣金”,法人拿八成。

一名职业闭店人对记者说,这行“违法”但不“犯罪”,不至于坐牢,只会限高。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过各种各样的“招人启事”:

江苏南京餐饮连锁,债务200万元,直接变更到你名下提成22%,百分百限高,要求不是工商黑名单就可以;

安徽合肥健身房,有170多万元退时费,不需要法人偿还,但会被限高,现要求来上班,每个月5万,为期3个月,最后一个月10万,签自愿承担协议和公司转让协议,要求不能是黑户没有被起诉,25岁以上;

山东淄博教育机构需要一个站台法人,保底工资1万,年龄30岁以上,如果被限高一次性给5万~20万;

……或许就是这样诱人的条件,吸引着一茬又一茬想“赚快钱”的人“入坑”、坑人。

“职业闭店人”真的“无罪”吗

律师:明知破产仍大量敛财涉嫌诈骗

在现实中,机构跑路,消费者要维权,确实相当困难。

杭州市民郭先生日前说,5月刚给孩子在某篮球培训机构报了一个班,一次课没上机构就关门了,“1万多元学费眼看就打了水漂。家长群里有报警的、打市民热线的、找媒体曝光的,也有去法院起诉的,但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把钱拿回来。”

遇到了“职业闭店人”该怎么办?维权当真无解了吗?记者咨询了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朱觉明。

朱律师表示,职业闭店人利用“职业背债人”让原来的经营者“金蝉脱壳”,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本质上是利用“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地位逃避债务,构成欺诈侵权和诈骗。

尽管机构在“职业闭店人”策划下跑路,因为证据的收集、法律的定性上存在困难,但是消费者完全可以维权。

朱律师说,如果职业闭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违法违规,仍然从事相关协助帮助行为,那么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消费者可以起诉原来的经营者和职业闭店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职业闭店人已经明知企业经营“破产”,仍然教唆企业隐瞒消费者,大量收取预付费,然后卷款跑路,这就构成了合同诈骗,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其实,针对“预付卡”难题和不良商家逃废债务问题,司法和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杭州市推进预付卡消费市场化改革,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引入第三方平台,为预付式消费引入专用账户,消费一笔,确认一笔,支付一笔。

此外,杭州准备对预付式消费立法。今年上半年披露的预备立法项目中就提到了《杭州市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这部规章将结合杭州实践和探索,为预付式办卡作出具体规范。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司法和市场管理部门的监督完善下,“职业闭店人”再无空隙可钻。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