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

【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可期】“低空经济”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成为卖方高度聚焦的投资新赛道。从券商的中期策略会来看,多数研究所开设了低空经济专项分论坛或者有关分享环节,深入探讨新的发展趋势下低空经济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挖掘对应的投资机会。

支持政策相继出炉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深化空域改革。开源证券分析师殷晟路将低空经济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行业发展基础期(2024年3月2日之前)。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2024年,《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生效,成为低空空域放开的文件依据以及低空航空器管理的第一份规章性文件。

第二阶段为政策定调期(2024年3月2日至3月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产业政策在空域全面开放、政策大力补贴、适航检测加速三大方面奠定基调,市场逐步认可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三阶段为地方政策落地期(2024年3月底至今)。3月底深圳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4月以来苏州、合肥、重庆等地陆续召开低空经济研讨会并发布低空经济支持政策。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

低空经济涉及主机厂、基础设施、运营商、培训维修等领域。只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形成闭环,低空经济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东吴证券表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包括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为低空经济核心部分,包含航空器制造、低空产品和地面系统等;下游为产业融合部分,包含飞行审批、空域备案等,主要为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

中信证券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装备方面,以无人机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引领的新通用航空将成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体系方面,以绿色电动为方向的产业配套体系、以低空智联为代表的运营支持体系、以垂直体量为特征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安全可控为目标的监管服务体系,以及以跨界融合为趋势的产业组织体系,将是低空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政策审批积极创新与低空经济相互支撑;区域融合持续深化与低空经济相辅相成。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向低空拓展,不仅是尺度的扩张,更是维度的扩张,带来了丰富的新经济资源。眼下,低空经济已融入观光旅游、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飞行半径”不断延伸。

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大制造组组长邱世梁表示,看好低空经济在空中城市交通场景下的商业价值,尤其是eVTOL,“纯电动力+自动驾驶”可对标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或将改变出行方式。

万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融合经济形态,产业辐射面极大,从制造端上游基础材料横跨到下游服务运营,各研究机构对其经济体量的估算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万亿级规模存在共识。

低空经济,已处于从1到10的产业发展阶段。当前应重点关注什么?后市有哪些投资机会?

国泰君安中小盘首席分析师周天乐认为,从主题逻辑看,2024年的低空经济主题和2023年的AI主题相似度较高,均具备产业发展尚处早期、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未来市场空间较大抬升市场预期等特征,后续投资节奏将比较类似。从产业逻辑看,低空经济类似于2015年至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具备产业导入期叠加政策支持期的双重特征,且国内配套的产业链优势逐步强化,有利于后续的成本下降和商业化进程加速。从投资顺序看,目前低空经济主题投资正处于信息差向认知差转变的过程,投资者正经历“不知道—不相信—开始相信”的过程,所以目前投资者的关注点在主机厂、运营商、系统商等浅层认知类的投资机会,下一个阶段将转向有确定订单和产业链逻辑的主机厂、零部件、配套设施、上游原材料等方向。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