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济账:一年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人民币!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济账】常态化核酸检测已经在近期深圳和广州应对疫情的经验中被证明是对抗奥密克戎疫情更有效的手段。我们预计常态化核酸检测在2022年“五一”节假日后将在更多城市推广,从而兜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根据我们的估算,如果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人民币,占2021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鉴于当前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可能需要中央发行特别国债来兜底。
随着北京市5月3日起核酸检测对市民免费,并要求市民进入各类公共场所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我们认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可能在全国层面推广,这既是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到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在对比了深圳和上海在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中的经验选择。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呢?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相关的经济账。
先来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根据我们统计,截至4月30日,全国已经有29个省级行政区的123个城市涉疫,其中4月宣布实行封控城市的人口达到了1.8亿,占比全国人口比例为13%。由于4月正值疫情暴发,假设未来每个月全国涉疫人口都保持在这个比例,且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这些城市的居民每48小时核酸,则如图1所示,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印发的《关于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的通知》,多人混检不高于8元/人份的价格,全国一个月内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支出为8*15*1.8=216亿元。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多人混检)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对于所有人都采取多人混检的方式,因此上述成本的估算仅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下限,如果我们假设现实中单人单检和多人混检各一半,因此作为该成本估算的上限,则根据单人单检24元/人份的价格,全国一个月内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支出为16*15*1.8=512亿元(图2)。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多人混检+单人单检)
应如何度量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收益呢?我们认为这里须考虑的是在出现疫情时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就是封控的经济损失,根据宋铮(2022年)[1]的估算,从武汉疫情结束后国内的历次封控经验来看,全面封控两周造成的(本地)经济损失为该城市当月GDP的32%左右,局部封控的损失要小得多,约10%,我们从上海和广东在3、4月整车物流变化的差别上也能看出这一点(图3和4)。除此之外,封控的外溢损失约为整体影响的10%(即本地经济损失约为整体经济影响的90%)。
整车流量指数:全国,上海和广东
整车流量指数同比:全国,上海和广东
如果我们以此为参照,不考虑疫苗和特效药的重大突破,假定每个月实施两周全面封控的城市经济规模相当于上海的经济体量(2021年GDP为4.32万亿),而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我们假设平均每月实施局部封锁的城市经济规模约占GDP的20%(4月这一数值超过40%)。
由此可见,常态化核酸检测确实可以通过避免封城的代价来兜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如果未来中国所有的一线和二线城市(2021年人口为5.05亿)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则每个月常态化核酸的费用上限约合1.45万亿元/年。因此,至少在成本方面,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防控措施可能要优于定点式、高强度的封控措施。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一二线城市全覆盖
不过,大规模(免费)核酸可能需要额外的财政工具来支持。在土地收入锐减的背景下,2022年财政本来就背负着稳经济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增加减税降费的规模,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基建托底的力度。除了让居民承担部分成本外,发行特别国债也是重要且可行的选项。(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