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满足消费新需求

近年来,面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变化,双汇作为中国最大的猪肉食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顺应消费潮流,不断加大技术革新,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开发出丰富的肉类食品。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助力产品更安全高效,为河南肉类产业发展树标赋能。

以消费为导向实现产品升级

肉类食品是人们获取优质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双汇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中国肉类行业的领军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双汇不断加大技术革新,坚持品质高端化、口味差异化、品类多元化的产品开发方向。

据悉,在产品创新上,双汇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率先把冷鲜肉引入国内,由冻销变鲜销,由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引领中国肉类行业的变革,开创中国肉类品牌;二是大力发展西式高温产品,以“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大生产,丰富了市场,方便了消费。

面对消费新需求,双汇还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创新。围绕产品年轻化,开发了挑战味蕾的“辣吗?辣”、年轻个性的火炫风刻花香肠;围绕餐饮食材化,开发了双汇筷厨、双汇午餐肉、小酥肉、丸子等系列食材化产品,满足进家庭、上餐桌的新消费需求;围绕中式产品工业化,开发培育了猪头肉、猪蹄、烧鸡、牛肉等主导大单品,促进中式产品工业化进程;围绕群体差异化,研发了儿童系列鳕鱼肠、健身系列的鸡胸肉、低脂低盐的轻咔能靓系列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双汇目前每年新产品销量占到10%以上,拥有200多种冷鲜肉、10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其中,双汇冷鲜肉、香肠、火腿、培根、中式酱卤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培育新业态 开辟餐饮新赛道

在如今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诸多挑战,双汇开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发展格局,提升创新能力,加速转型升级。

据双汇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汇加快完善产业链,强化优势产业,补足短板产业,专业专注肉类加工,同时完善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包装、食品添加剂、调味品、机械装备、冷链物流等产业集群,积极建设5亿只肉鸡、5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联动、高效、高质量发展。

同时,双汇积极开辟餐饮新赛道,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双汇在产品研发、国内外采购、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等各项资源和工业化优势,积极参与餐饮市场竞争,推动“进家庭、上餐桌”。围绕餐饮预制产品开发丁丝条片及腌制调理类产品;围绕餐桌开发红烧肉、梅菜扣肉、香菇贡丸等;围绕团餐渠道开发营养餐盒饭等;围绕酒店餐饮及家庭消费,开发培根、火腿片、西式香肠等;围绕便捷消费,开发干拌饭、自加热米饭、藤椒鸡肉米饭、叉烧骨汤拉面等。

“互联网+”助力产品更安全高效

双汇在以消费为导向实现产品升级,开辟餐饮新赛道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助力产品更加安全高效。

据了解,双汇近年来积极实施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河南肉类产业发展树标赋能。

2021年,双汇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屠宰厂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工。新项目投产后,一头生猪从屠宰、排酸到分割上市,全程操作只需13个小时,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该项目还同步配套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检验检疫、能源消耗、环保安全等核心业务模块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和质量管控水平。

改造后的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从生猪收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全产业链条数据都是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自动计算,产、供、销、运数据都可以实现在线追溯和即时汇总分析;在线使用的生猪AI证件识别、产品智能输送、分级、分区智能温控系统等智能化手段,也让整个生产流程更节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

企业内部还建立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涵盖产供销、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ERP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目前,每天屠宰的4万多头生猪、1万多吨肉类产品、2万多家客商的业务往来均通过信息化控制,做到猪从哪里来,肉到哪里去,质量怎么样,以及产品的销量、等级、成本、盈利及收款等,都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和追溯。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