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火热背后:价格高企 标准缺失 相关概念股接连涨
近日,金字火腿牛肉味植物肉饼在电商预售,股价连获5个涨停,双塔食品、哈高科、丰乐种业、东宝生物等相关股票也迎来利好。据机构预计,未来肉类替代品市场将稳健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受资本带动,目前国内平均每个月都有三四家人造肉相关公司诞生。
然而热度背后,人造肉的造假问题、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而成本高、口味不好已成为商家造假的一大主因。业内专家认为,人造肉市场的发展亟须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出台。
金字火腿五涨停
2019年5月3日,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人造肉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63%,创造了本世纪以来美国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现。同样的热度也正在中国A股市场上演。
10月7日,金字火腿牛肉味植物肉饼在天猫上预售,消息一出,股价在6个交易日内收获5个涨停,截至10月19日市值暴增23.57亿元。
此外,金字火腿、双塔食品、哈高科、丰乐种业、东宝生物等相关企业也迎来利好。受Beyond Meat股价暴涨影响,双塔食品在5月6日至6月12日曾出现一波涨情,一个多月里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0%。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造肉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肉类替代品的市场规模将稳健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2年将超60亿美元。
此市场前景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入局。据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了解,自5月Beyond Meat上市后,国内平均每个月都有三四个同类新公司注册,集中在北上广深和东南沿海地区。
目前,人造肉的研发已从陆地生物延伸至海洋。在实验室人工养殖三文鱼的美国初创公司Wild Type近日宣布获得125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
造假风险隐藏其中
尽管市场热度持续增长,但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同时指出,目前人造肉在国内仅是一个素食概念,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企业。即便只玩素食概念,也存在一定的造假问题。
2019年8月,香港消委会测试了35款标称含有大豆或大豆相关成分的预包装“人造肉(素肉)”,涉及鸿福大佛公、纬绅行、刘中兴、顺香、新月牌、川之素食、Saturday、M&S等品牌。通过对样本的基因成分和防腐剂、营养素含量进行测试发现,有12款产品检出动物基因或动物来源成分,当中4款的包装标示或声称与测试结果不符。
据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方面介绍,根据原料的不同,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有3种不同类型的人造肉。第一类是传统“素肉”,即传统的“素食荤做”类产品;第二类是“植物人造肉”,以大豆、豌豆等作为提纯植物蛋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从观感和口感上模仿真肉;第三类是属于“细胞培养肉”,即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然后放入生物反应器进行培育,该技术尚在实验阶段。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公司推出的人造肉产品都属于“植物人造肉”类型。“植物人造肉应该是纯素,不含肉、蛋、奶等任何动物原料。”
北京工商大学植物人造肉专家李健表示,目前国内“植物人造肉”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与国外大规模研发投入相比。曾推出“人造肉”月饼的珍肉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如果国外人造肉的口感可打90分,珍肉的“人造肉”只能打70分。
成本或成最大障碍
对于人造肉造假的原因,薛岩分析认为,一是成本问题,二是技术问题。“最主要的是并没有人造肉的相关标准,无参照物和管理机制,自然会出现造假现象。”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直言,目前人造肉口感与真肉还是不同,很多消费者并不接受,一些商家就会混合真肉来提升口感。其次,人造肉成本比肉还贵,掺假背后最大的动因始终是经济利益。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美国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牛肉饼定价在每磅12美元-16美元,每斤约合人民币84元-112元,是我国市场上普通牛肉价格的2-3倍。10月7日,金字火腿天猫旗舰店对牛肉味植物肉饼进行预售,规格为220g/盒、每盒2片,2盒原价为176元,尝鲜价为118元,约合134元/斤。
除价格高昂外,“植物人造肉”的营养价值也受到质疑。阮光锋表示,从目前市场上曝光的几款人造肉产品来看,其营养“真的不见得有多好”。为了让口感接近真牛肉饼,美国Beyond Meat在产品中加了不少椰子油,而椰子油中80%都是饱和脂肪,此外还添加了不少盐。“要知道,饱和脂肪、盐对健康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这款人造肉汉堡也谈不上多么健康。”
李健则认为,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方面,“植物人造肉”可以通过添加达到与真肉相同,且饱和脂肪含量是可控的。在价格方面,由于初期科研和推广投入较多,造成“植物人造肉”价格相对较高,但大规模量产后成本必然会下降。
不过对于消费规模能否支撑人造肉量产,业内仍存疑。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人造肉还处在概念炒作的阶段,消费者对其从认知到购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