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到底送不送礼?从小培养孩子的送礼意识真的好吗?

【教师节送不送礼】从小培养孩子的送礼意识真的好吗?教师节临近,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教育部发文设立6条“红线”。近日网传福建福州一中学班主任在群内要求学生投票,是否同意用班费为各科共12名老师各准备一份礼物,并声称不准备教师节礼物请转班。目前该班主任已被停职。教师节要不要送礼?如果送,送什么?怎么送?送多少?这是每逢9·10教师节,最让家长脑壳疼的难题。其实老师们也有满肚子委屈要吐槽:感觉像架在火上烤。

家长:主张送礼的和不送的都有

近日,家长吴女士向记者透露了他们家送礼的惯例:语数外老师每位送1000元超市购物卡,每年送两次。上学期送三八节,下学期送教师节,都是学期开头。今年,班上换了一个班主任,跟他还不熟,准备再请他吃个饭,顺便把卡塞给他。

现实中也有不少家长反对送礼的。家长毕女士表示:“从来没送过,都是孩子的事,靠她自己。”家长梁女士则表示,“基本不送,送一次,年年送,干脆不送。”

不少网友也对送礼行为表示反感。网友“飘然”说:“别送,歪风都是被这些家长送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网友“萧山波哥”表示:“大家都送,不就等于大家都没送一个道理。”还有的网友表示:“家长给教师送礼是违规的,教师收下礼是违法的,教育局查到,是要吊销教师证的,家长送礼是在害老师啊,送啥礼,不用送,老师也要尽心尽职。”

关于教师收受礼品礼金,教育部发文设立6条“红线”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发文设立6条“红线”。

根据《规定》,教师如果收礼会被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会被开除,撤销教师资格。

所以,家长的小小礼物反而会害了老师。

教师节,到底送不送礼?和买不买学区房,作业到底谁来批改等一起,并称教育领域的几大“终极难题”。送不送令家长心烦,收不收让老师为难。

教师节送礼,教育部门历来是明确反对的,而且一再发文要求“节俭过教师节”。人之常情的“礼尚往来”,在世俗社会与“情商”联系在一起。可是教师收礼,不管是不是在教师节,都关乎“师德师风”,都是挑战职业底线的严肃问题。到现在教师节对家长而言,要不要送礼还是个难题,根源在于“其中仍有巨大博弈空间”。

家长不能把送礼当成“教育投入”。教育需要投入,是毋庸置疑的。可不应包括“人为制造对别家孩子的不平等,让自家孩子从中获益”。有些家长认为,教师节顾名思义是老师的节日,节日当然要送礼,“这关系到对老师这一职业的尊重”。可是即便对老师致以节日问候,也不应是“直接利益相关方的家长,以物质形式表示”。教师节日当然要关心老师,但应该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或是不违反规章制度的礼物,或是精神关怀。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地位,“使其等同于或超过公务员待遇”,让其不想收礼,并从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中获得精神满足感。

那么明知教师节送礼不好,何以不少家长还乐此不疲?其中涉及中国家长普遍性的“以邻为壑”。一些家长也会说,“我知道送礼不好”,可是“我若是信了,岂不是很傻”。他们会这样安慰自己:谁都不承认给老师送礼,可是别人偷偷地送礼成功了,我家的孩子不是“要遭殃了”?显然“互相之间的不信任”,给送不送礼留下了博弈空间。如今中国的基础教育,基于互相不信任的博弈空间,带来了大量难题:不管学校是否提倡上补习班,不管别的孩子家长是否口头承认补课,我家孩子总要大量补课的,万一别人家孩子不补课,我们家岂不是赢在起跑线上?教育局明令不给补课,别家学校宣称不补课,我们学校偏要偷偷补,一来防止别的学校口是心非,二来补课总会对成绩提高有帮助的。教育领域的不信任比比皆是。

教育的第一本质,正是育人。对任何教师而言,不管教学水平有多高超,排在第一位的素养品质,只能是“平等待人”,不能对学生带“有色眼镜”。收了谁家的礼,很难不对这家的孩子“有所偏重”,这是人之常情。如今老师面对“送礼问题”,往往左右为难。有老师说,家长送礼,也不未必是希望对自家孩子好一些,而是“就怕老师不收礼,因为不收礼就意味着老师对自家孩子不够好”,毕竟有些家长太敏感了,总喜欢胡思乱想。所以说,老师自动屏蔽家长送礼,根本上还在于“平常对所有学生公平公道”,这样家长会自己得出结论:送不送礼,没啥区别。

教师节家长送礼,跟如今盛行的课外补课一样,家长的心理基础都是“赢在起跑线上”或者“至少不吃亏”。中国文化中历来有“潜规则”亚文化,家长就怕“大家都说不送礼,可万一谁送了呢”,或者担心“老师说坚决不收礼,可是万一Ta只是嘴上说说呢”。让教师节更纯粹干净,还是要清除任何的博弈空间,学校说到做到,令行禁止,老师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没有任何破例空间,这样就会从心理基础上断了家长教师节送礼的动机。还有,治本之策是提高教师待遇地位,使其不敢收、不想收,无时无处不感到“当老师的荣耀”。

我们期待中的教师节,是看到一张张比鲜花还要娇艳的笑脸,听到一声声比蜂蜜还要甜美的祝福,收到一份份整洁漂亮的作业,发现一幅幅奇思妙想的画作,欣赏到一段段动听的歌曲 …… 也许并不用太多,只是采撷一二,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感恩,感受到来自于一个个家庭对老师的认可、尊重、喜爱、支持、理解——对于教师来说,这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综合来源:千龙网,北京日报,红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