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校为20余贫困县“穿新衣” 打造品牌助农产品出山

“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贫困县都有好的农特产品,但就是走不出去。”10日,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教师王伟告诉记者,2016年至今,该院师生陆续为20余个贫困县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及子品牌,给贫困县“穿新衣”,由此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直接产生的销售额已达数亿元。

过去,许多农家地里土生土长的土特产,由于缺少品牌、包装粗糙,虽有较高品质,在一定区域内受欢迎,但很难打开市场,被外界接受。近年,随着各地对品牌意识的增强,“土疙瘩”经过包装后,不但获得市场青睐,农民也由此增收明显。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山西是中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

2016年,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师生到山西永和县采风,发现这个黄河岸边的贫困县有品质很好的红枣、苹果、槐花等产品,但知名度不高、销量不大,农民收入较低,于是想到将所学专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为永和县打造了区域公共品牌“喜和合”。

该学院20余位老师和200多名学生三年间陆续为永和县、阳曲县、方山县、右玉县等20余个贫困县打造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及子品牌。通过与各个县的深度沟通合作,学院打造了600余款产品包装,帮助县域上百家中小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及产品形象。

王伟介绍,学院师生会深入贫困县,进驻企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同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根据当地主打产业、特色产业,综合竞品分析、销售数据分析等因素,进行区域公共品牌命名、设计,直至产品投产,“此后还会进行品牌发布,并长期配合地方进行品牌推广”。

“地方政府进行‘背书’和认证,优选当地企业授权使用区域公共品牌,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带动县域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通过品牌建设助力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院长申明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品牌产生的附加值会不断显现。

申明远告诉记者,学院给方山县打造出区域公共品牌“一方粮川”,又为当地一家沙棘汁厂设计了“棘娃娃”品牌及包装,“这家厂原来只是给其它品牌做代工,收益并不高。有了品牌后,上线京东电子商务平台一年多的时间,就进入销量前三”。

品牌效益会直接给农民带来好处。2017年,学院为有“三晋首邑”之称的阳曲县打造了区域公共品牌“首邑田园”,主推阳曲小米、食用油、杂粮等产品,线上线下引得全国消费者持续抢购。

阳曲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何瑞峰介绍,2017年至今,因阳曲小米品牌因素,当地的谷子收购价每斤上涨了1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山西很多地方都对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有迫切需求,来找学院的县市区也越来越多。”王伟说,如今,学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也会继续帮助各地进行品牌的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