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2024年河南高质量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2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聚力谋出彩”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自锋介绍了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项目的完成情况。

image.png

据介绍,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学校布局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当前,已成功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在努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共开工320个项目,其中新建义务教育学校60所,改扩建260所,新增11.26万个优质学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朱自锋表示,在项目谋划上,河南以前瞻十年的超前思维,指导各地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趋势,精准测算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总体规模、学段分布、区域分布的演变,科学布局教育资源,重点在城乡结合部和人口聚集地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学位供给;在乡镇所在地及农村地区改扩建餐厅、宿舍和运动场等生活配套设施,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比如:平顶山市建立了县级申报-实地核验-专家评审的遴选机制,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科学谋划,审慎遴选。

按照“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节奏,省教育厅于年初第一时间进行了部署,分解任务,压实各级责任,建立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纳入全厅年度重点工作,厅党组定期听取汇报;市、县政府将此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比如:开封市每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由分管副市长在四大班子联席会上通报项目情况,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实地督导项目进展情况。

此外,省直有关部门悉心指导各地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标准操作,严把建设资质、工程质量、工程验收、安全生产等关键关口。并建立省级项目库,实施“省-市-县”三级台账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日常监测,实行月报制度,精准把握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通过组织各地市进行交叉调研、开展项目年终自查自评、召开项目推进会等方式抓工期、保进度、提质量。比如:安阳市建立教育系统基建专家库,帮助项目单位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全省教育、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全力保障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为缓解地方财政投入压力,省教育厅、财政厅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优化支出结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8亿元用于民生实事;在项目审批上,多地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开通项目绿色通道,采取多种方式,压减各项手续办理时间,确保了项目快速落地。比如:南阳市持续完善项目建设联审、联批制度,提高效率,实现了项目前期工作全过程审批提速增效。

“通过民生实事的实施,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24年年底,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35%,比2020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住进了温馨舒适的宿舍,用上了漂亮安全的运动场,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朱自锋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四高四争先”的战略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聚焦“教育强省”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着力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学有所教、教有所优”的美好期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坚实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文/图 邢圣爱)

责任编辑:曹洋